酒糟肌是什麼?常見症狀、誘發因素與日常保養注意事項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TL;DR

OK,直接講重點。酒糟肌,醫學上叫「玫瑰斑」(Rosacea),它不是因為你愛喝酒,也不是單純的皮膚過敏。 這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發炎疾病,臉會莫名其妙反覆發作地泛紅、發燙,有時候還會刺痛。 想像一下你的臉部血管超級敏感,一點點刺激,像是曬太陽、吃辣的、天氣太熱太冷,甚至壓力大,它們就立刻「過度反應」、擴張,然後你的臉就紅了。 有些人還會長一些很像痘痘的丘疹或膿皰,但又擠不出東西,這點超煩。 所以,處理酒糟肌的關鍵就是「穩定膚況」跟「避開地雷」,而不是去用強力的方法把它「治好」,因為它很難根治,但可以控制得很好。

所以,酒糟到底長怎樣?

很多人都會把酒糟跟一般的皮膚過敏搞混,但它們其實不太一樣。 我自己整理一下,大概有幾個特點可以觀察:

首先,最經典的就是臉頰、鼻子、額頭和下巴這些臉部中央的位置,會持續性地泛紅。 有點像曬傷但一直沒退,甚至可以看到微血管擴張,一條一條紅紅的血絲。 這在醫學上叫「紅斑血管擴張型」,是最常見的一種。

再來,有些人會長出一顆顆紅色丘疹或膿皰,超像青春痘。 但關鍵的差別是,酒糟的「痘痘」通常沒有黑頭或白頭粉刺。 如果你一直當成痘痘在治,結果都沒效,那真的要懷疑是不是酒糟的「丘疹膿皰型」。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但比較嚴重的,是皮膚組織增厚,特別是在鼻頭,會讓鼻子看起來紅腫、凹凸不平,這就是俗稱的「酒糟鼻」。 這種情況在男性身上比較多。 最後,甚至有「眼睛型」的酒糟,眼睛會乾澀、發紅、有異物感,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也跟酒糟有關。

酒糟肌的常見症狀與分型示意圖
酒糟肌的常見症狀與分型示意圖

為什麼會是我?那些引爆地雷

這個問題大概是每個酒糟人天天在問的。老實說,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答案,但普遍認為跟遺傳、免疫系統、血管功能異常,還有皮膚上的微生物有關。 對,你沒看錯,微生物。

這裡要特別提一個很關鍵的角色:蠕形蟎蟲 (Demodex mites)。 其實每個人的臉上都有這種小蟲子,很正常。 但研究發現,很多酒糟患者臉上的蠕形蟎蟲數量會異常增生,比正常人多好幾倍。 這些蟲子跟牠們的排泄物可能會堵塞毛囊、啃食皮膚,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讓酒糟症狀大爆發。

除了體質跟蟲蟲,日常生活中的「誘發因子」更是我們能控制、也必須注意的。這些東西就像地雷,踩到就引爆:

  • 溫度變化:太熱或太冷的環境、三溫暖、熱水洗臉,都是大忌。 血管一下擴張一下收縮,皮膚就受不了。
  • 紫外線:太陽絕對是頭號敵人。 它不只讓你曬黑,更是直接刺激血管擴張,加重泛紅。
  • 刺激性飲食:辛辣食物、含酒精的飲料、很燙的熱飲或湯,都會讓臉部血管充血發紅。 咖啡因有時也會。
  • 情緒壓力:緊張、焦慮、生氣的時候,臉是不是容易脹紅?這就是神經影響血管的證明。
  • 不當保養:過度去角質、使用含有酒精、香料、薄荷等刺激性成分的保養品,都會破壞已經很脆弱的皮膚屏障。
蠕形蟎蟲在顯微鏡下的樣貌,與酒糟的關聯性是近年研究重點
蠕形蟎蟲在顯微鏡下的樣貌,與酒糟的關聯性是近年研究重點

日常保養怎麼做?減法比加法重要

說到保養,酒糟肌的原則就是「越簡單越好」。千萬不要聽信專櫃小姐說什麼「全效」、「活膚」就亂買。我們的目標是「維穩」,不是「強效」。

溫和清潔:拜託不要用熱水洗臉,溫水或冷水就好。 選擇胺基酸系的溫和洗面乳,不要用皂鹼、磨砂類的產品。 洗完臉,用毛巾輕輕「按乾」,不要摩擦。

單純保濕:保濕是穩定的基礎。 選擇成分單純、無香料、無酒精的保濕乳液或乳霜。 功能越簡單越好,只要能保濕、修護皮膚屏障就夠了。

嚴格防曬:這點沒有任何妥協空間。 物理性防曬(撐傘、戴帽子)永遠是首選。 如果要擦防曬,優先選擇成分單純的「物理性防曬」,主要成分是 Zinc Oxide (氧化鋅) 或 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鈦) 的那種,對皮膚刺激比較小。

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快速分辨哪些成分該避開,哪些可以安心用。

地雷成分(快丟掉) 安心成分(可以留)
酒精 (Alcohol):超級刺激,會讓皮膚更乾、更紅。 神經醯胺 (Ceramide):很好的修護成分,可以鞏固皮膚屏障。
香料 (Fragrance/Parfum):常見的過敏原,沒事不要碰。 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單純的保濕劑,幫皮膚抓水。
酸類 (Acids, e.g., AHA, BHA):去角質會讓皮膚變薄,酒糟肌禁不起這種折騰。 菸鹼醯胺 (Niacinamide/B3):有助於抗發炎、修護,但有些人初期會不耐受,要從低濃度試起。
薄荷/樟腦 (Menthol/Camphor):清涼感只是假象,實際上對皮膚是刺激。 積雪草 (Centella Asiatica):很好的舒緩、鎮靜成分,很多敏感肌產品都有加。
精油 (Essential Oils):成分複雜,很容易引起刺激或過敏反應。 氧化鋅 (Zinc Oxide):物理性防曬的核心,溫和又有效。

國際上怎麼看?美國跟台灣有差嗎?

我特別去看了一下美國國家酒糟協會 (National Rosacea Society) 和美國皮膚科醫學會 (AAD) 的資料,發現他們的大方向跟台灣皮膚科醫師的建議差不多,都是強調「避開誘因」和「溫和保養」。 不過,有幾個點我覺得可以拿出來補充一下。

美國的指南非常強調「記錄日常」,他們建議患者寫「酒糟日記」,詳細記錄每天的飲食、活動、天氣、情緒跟皮膚狀況,用來找出自己「專屬」的誘發因子。 我覺得這點超實用,因為每個人的地雷不完全一樣。

另外,在治療上,除了台灣常見的口服抗生素和外用藥膏(例如Metronidazole或Soolantra舒立達)之外,美國的資料也提到一些針對持續性泛紅的處方藥,像是外用血管收縮劑(Brimonidine),可以在數小時內快速退紅,適合應急場合使用。 這類藥物在台灣似乎比較少被討論,但國外已經是標準治療選項之一。 這也顯示不同地區的藥物可近性跟治療習慣還是有點差異。

中國大陸在2021年也發布了新的玫瑰痤瘡診療指南,他們特別提到「過度清潔」是華人族群中一個容易被低估的風險因子。 很多人以為臉泛紅、長東西就是沒洗乾淨,結果越洗越糟,這點完全說中了很多人的痛處。

一個對酒糟肌友善的極簡保養日常
一個對酒糟肌友善的極簡保養日常

常見的保養迷思

最後,來聊聊幾個我常聽到的迷思。

迷思一:「酒糟肌就是皮膚太薄?」
不完全對。雖然看起來紅紅的好像皮很薄,但根本問題是「血管不穩定」和「慢性發炎」,而不是角質層真的比較薄。 所以重點不是去「增厚」角質,而是「穩定」膚況、減少發炎。

迷思二:「長痘痘了,要用抗痘產品?」
千萬不要!前面提過,酒糟的丘疹膿皰跟一般青春痘不一樣。 你拿含水楊酸、過氧化苯的抗痘產品去擦,只會讓皮膚刺痛、大脫皮,整個爛掉。 這種情況請直接找皮膚科醫生,他們會開立針對酒糟的藥物,像是抗生素或前面提到的抗蟎蟲藥膏。

迷思三:「皮膚泛紅,趕快敷面膜急救?」
這也是個大地雷。 面膜長時間悶住皮膚,加上裡面可能含有的防腐劑、香料,對正在發炎的酒糟肌來說是雪上加霜。 急性發作時,最好的急救是冷敷,用毛巾包著冰袋稍微冰鎮一下,幫助血管收縮,而不是亂敷東西。

總之,跟酒糟相處是一場長期抗戰。需要耐心,更需要知識。了解它、避開地雷、溫柔對待它,雖然不能斷根,但絕對可以讓它乖乖聽話,讓你重新找回舒服穩定的皮膚狀態。

對你來說,最難避開的酒糟誘發地雷是哪一個? A) 飲食 B) 天氣 C) 壓力 D) 保養品。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7-15 Reply
    作為皮膚科專業人士,我超推薦找出個人專屬的保養方案!酒糟肌真的很燒腦,不過只要耐心調理,絕對有機會大幅改善。最近研究發現壓力真的超級關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