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怎麼吃?營養師整理服用時機與常見搭配注意事項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欸~所以這些保健食品到底要什麼時候吃啊?

最近真的超~多朋友在群組問,買了一堆葉黃素、B群、益生菌,結果每天都亂吃一通,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 😂。老實說,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覺得反正有吃有保庇,早上起床全部跟水吞下去就對了,超方便!

結果後來才發現,這樣吃根本很多都浪費掉了... 有些錢是可以省下來的,或是說,花一樣的錢,至少要讓它效果最大化嘛。所以我就花了一點時間,去查了各種資料,今天就來跟大家隨性分享一下我的心得筆記。

先說結論:飯前還飯後?看它是「油」是「水」!

好啦,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所以先講最重要的。你要判斷一個保健食品該什麼時候吃,最簡單的分類法就是看它的「溶解性」。簡單講,就是有些營養素需要跟著飯裡的油一起吃才好吸收,有些則是空腹吃比較不會被干擾。

  • 脂溶性: 像維他命A、D、E、K,還有葉黃素、魚油、Q10這些,它們需要脂肪的幫忙才能被身體好好利用。所以最好是「隨餐」或「飯後」吃。
  • 水溶性: 像B群、維他命C,它們溶於水,理論上空腹吃吸收最快。 但...人生就是這個But!有些人空腹吃B群或C會覺得胃不太舒服,所以如果你是這種敏感體質,改成飯後吃也完全OK的。

所以,不要再早上起床一把抓然後配白開水了啦!除非你吃完馬上就吃早餐,不然那些脂溶性的,吸收率真的會打折扣喔。

保健食品吃的時間點,真的比你想像中重要!
保健食品吃的時間點,真的比你想像中重要!

常見保健食品服用時機&碎碎念

我知道光講「脂溶性」、「水溶性」大家還是很模糊,這邊直接列出幾個最常被問到的,順便加一些我自己的murmur。🤣

保健食品種類 建議時機 我的OS跟小提醒 📝
葉黃素、魚油(藻油)、Q10 隨餐或飯後 這些都是脂溶性的代表。 真的不用追求什麼大餐,你只要那餐有吃到一點點油脂,像是一顆蛋、幾顆堅果、沙拉裡加的橄欖油,都算數!重點是要有「油」當作載體。
維他命B群 飯後 (尤其早餐後) 雖然是水溶性,但B群是能量代謝的「輔酶」。 意思是你得先吃飯(能量),它才能幫你轉換。所以早上吃完早餐再配B群,剛好開啟一天活力。空腹吃,有些人會想吐,沒必要那麼辛苦啦。
維他命C 飯後或隨餐 跟B群一樣是水溶性,但它本人偏酸,空腹吃怕胃不舒服的人就飯後吃。 而且食物中的一些類黃酮成分,據說還能幫助維他命C吸收喔!
益生菌 空腹或睡前 這個說法超多!有的說飯前讓菌趕快到腸道,有的說飯後胃酸濃度較低菌比較不會死光光。我自己是覺得,現在很多產品都有做「包埋技術」,比較耐酸,所以空腹吃OK。重點是,要跟抗生素隔開至少兩小時!
膠原蛋白 空腹或睡前 原理是希望在沒有其他蛋白質食物干擾的情況下,讓它被完整吸收。 我自己是都睡前吃,感覺有種「睡覺變美」的儀式感,哈哈!
鈣、鎂 睡前 鈣跟鎂都有幫助放鬆、穩定神經的功能,所以很多人會選在睡前吃。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鈣不要跟高劑量的鐵一起吃,它們會打架!下面會再細講。
空腹 + 維他命C 鐵在酸性環境下吸收最好,所以空腹搭配維他命C是黃金組合。但...鐵劑也是出了名的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如果你一吃就想吐或便秘,那就改成飯後吃吧,有吸收到總比沒吃好。

那些會互相「打架」的營養素!

這個超重要!有時候不是吃錯時間,是吃錯「組合」。你以為1+1=2,結果它們在肚子裡打起來,變成1+1=0.5... 這錢不就白花了嗎?

## 鈣 vs. 鐵:王不見王的經典組合

這大概是最經典的例子了。鈣和鐵會互相競爭吸收的通道。 如果你同時吃高劑量的鈣片和鐵劑,身體就不知道要先吸收誰,結果就是兩個的吸收率都下降。所以一般建議,這兩個至少要隔開2-3個小時吃。 比如早上飯後補鐵,晚上睡前補鈣,這樣就完美錯開了。

鈣和鐵一起吃,就像把大石頭和小沙子同時倒進漏斗,會卡住!
鈣和鐵一起吃,就像把大石頭和小沙子同時倒進漏斗,會卡住!

## 葉黃素 vs. β-胡蘿蔔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兩個都屬於類胡蘿蔔素家族,吸收路徑很像,所以一起吃也會互相競爭。 如果你剛好有在吃葉黃素,又吃了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有些綜合維他命裡會有),那葉黃素的吸收效果可能就會變差。這倒不是說完全不能一起吃,但如果你想加強護眼,就注意一下劑量,或是稍微隔開吃。

## 魚油 vs. 鈣片:一個有爭議的組合

你可能聽過一種說法,說魚油的油和鈣片會「皂化」,影響吸收還可能便秘。 老實說,這個說法在學界還蠻有爭議的。另一派認為人體內的環境很難達到皂化反應需要的條件。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也確實有人反應分開吃之後腸胃比較順暢,所以如果你腸胃比較敏感,或是想追求最完美的吸收率,把它們分開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等等,國外也是這樣建議的嗎?

說到這個,我就好奇去查了一下國外的資料,特別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膳食補充劑辦公室,他們的資料算是非常有公信力的。 我發現大原則是差不多的,像是Omega-3(魚油的主要成分)他們也強調是跟著食物中的脂肪一起被吸收的。

不過有趣的是,我國的衛福部食藥署其實有很嚴格的「健康食品」認證制度。 所謂「健康食品」是有小綠人標章,經過科學驗證有特定保健功效的,跟我們平常在藥妝店買的「保健食品」(在法規上算一般食品)是不一樣的。 美國的「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管理法則不太一樣,他們是採上市後監督,由廠商自己確保產品安全跟標示屬實。 這點就跟台灣很不一樣,在台灣要宣稱功效,得先拿到衛福部的許可證。 所以我們在看產品標示的時候,看到有「小綠人」的,代表它的功效是經過政府審核的。

這麼多種到底差在哪?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
這麼多種到底差在哪?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

最重要的提醒:它不能取代藥物!

最後,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 它們是用來「補充」日常飲食的不足,而不是用來「治療」疾病的。如果你正在服用任何藥物,尤其是像抗凝血劑、降血壓藥、或是抗生素,在吃任何保健食品之前,拜託,一定要先問過你的醫生或藥師!

像是魚油跟抗凝血藥一起吃,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Q10跟某些降血壓藥也可能會有交互作用。 還有,茶、咖啡、酒精都會影響某些營養素的吸收,最好都間隔一兩個小時以上。 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亂吃一通,有時候不但沒補到,還可能產生副作用,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總之,希望這篇落落長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啦!祝大家都能把錢花在刀口上,吃得健康又有效!👍


那你呢?

你現在正在吃的保健食品是什麼?
有沒有踩過什麼雷,或是有什麼獨門小撇步?
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搞不好可以幫到別人喔~👇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11-10 Reply
    最近有在想,保健食品這種東西到底大家吃了真的有感嗎?我身邊那個朋友超誇張,什麼B群、維他命C都當糖果吃,每天還分早晚,各種配套流程:空腹一組、飯後一組……但每次問她,不太說得出來到底是變好在哪。只是好像沒吃會焦慮。 其實網路也常講什麼要配時機、不然吸收差、有的甚至說反效果,可…營養師真的那麼介意時間表這件事嗎?或是根本沒差,只是被網友講得很玄學? 話說回來,我自己飲食現在三餐都亂了(外送隨便點),根本搞不清楚今天中午到底有沒有碰到蔬菜,那種「不能跟XX一起吃」之類的搭配規矩,就……老實講記不起來啦。有幾次偷懶沒照什麼時間補充,也沒覺得身體哪裡壞掉,然後心情也還行,就是…不太特別吧。 最後我是真的蠻疑惑:如果平常沒有大缺營養,是不是這些保健品就只是在花冤枉錢?還是很多都是心理安慰居多?你們有人真心覺得因為補充了才精神變好或者每天活力up之類的嗎,還是都是廣告洗腦比較猛啊⋯
  2. profile
    Guest 2025-04-12 Reply
    媽咪們看過來~之前我也搞不懂保健食品什麼時候吃最好,後來發現飯後吃維他命C真的比較不會胃痛耶!還有鈣片跟鐵劑要分開吃,這篇整理得好清楚,終於不用自己亂試了😆 大家有什麼心得也來分享啊~
  3. profile
    Guest 2025-04-12 Reply
    哇!這篇超實用的啦~之前都亂吃保健食品,原來時間跟順序差這麼多!上次維他命C跟鈣片一起吞根本浪費錢QQ 大家有自己調配的小撇步嗎?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