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皮秒雷射除刺青原理與術後修復:波長選擇、治療次數與色素代謝說明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重點一句話

嗯...簡單講,蜂巢皮秒雷射就是用極短的脈衝,把刺青的墨水顆粒「震碎」成粉塵,而不是像傳統雷射那樣用熱能去「燒」它。 這樣皮膚傷害比較小,也比較不容易留疤。

案例/證據:為什麼皮秒比傳統雷射有效?

以前的奈秒(Q-switched)雷射,是利用「光熱效應」,想像一下是用熱去把大石頭(墨水顆粒)燒裂,會產生很多熱能,周圍的皮膚也容易受傷。

但皮秒雷射不一樣,它的脈衝時間極短,短到熱還來不及傳導,就產生強大的「光震波效應」。 這比較像是用一股強大的衝擊波,直接把大石頭震成非常細的粉塵。 這些粉塵小到可以讓身體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輕易地包起來,然後透過淋巴系統代謝掉。 所以恢復期比較短,反黑的機率也比較低。

皮秒雷射將色素震碎成粉塵的過程示意
皮秒雷射將色素震碎成粉塵的過程示意

怎麼做:雷射波長到底怎麼選?

這個蠻關鍵的。不同顏色的刺青,對不同波長的雷射光吸收效果不一樣。 醫生會根據你刺青的顏色來選擇最適合的雷射波長。 選錯了,效果就不好,甚至沒反應。

目前市面上皮秒雷射儀器很多,在台灣比較常見的,像是 PicoSure、PicoWay、Discovery Pico 等,各自有不同的波長組合可以選。

常見皮秒雷射波長與對應顏色
波長 主要針對顏色 備註 / 個人想法
1064 nm 黑色、藍色、灰色、深色系 這個最常用,可以說是基本款。 因為大部分刺青都有黑色成分。穿透比較深,對付深層的黑色很有效。
755 nm 黑色、藍色、綠色 這是 PicoSure 這台機器的代表波長。 它對黑色素的專一性很高,所以清除效率不錯,而且術後比較不容易皮下出血。
532 nm 紅色、橘色、黃色、紫色等暖色系 處理紅色系刺青的主力。 不過這個波長比較淺,也容易被皮膚血紅素吸收,所以打完可能會比較紅,甚至容易起水泡。 要特別小心照顧。
其他 (如 694nm, 730nm, 785nm) 藍色、綠色等特殊色 這些算是特殊波長,專門對付以前很難處理的藍、綠色。 如果你的刺青顏色很花俏,有這些波長的機器會比較有優勢。
醫師正在評估刺青顏色以選擇合適的雷射波長
醫師正在評估刺青顏色以選擇合適的雷射波長

情境變體:不同顏色、深淺的刺青,治療策略有差嗎?

當然有差。這也是為什麼除刺青很難精準預估次數的原因。

專業刺青師傅的作品,通常顏色飽和、下針深度均勻,但也很深,所以需要比較多次治療。 反而是業餘的刺青,可能刺得比較淺,會好處理一些。 最麻煩的是那種「蓋圖」的,舊的圖上面又刺新的,等於有好幾層色素,打起來就特別複雜。

顏色方面,黑色最容易去除,因為 1064nm 波長對它反應很好。 以前公認最難搞的是藍色跟綠色,但現在有 755nm 或 785nm 這些波長,已經改善很多了。 至於白色、膚色的刺青,雷射基本上看不到它,打了反而可能氧化變黑,非常棘手。

風險與應變:反黑、水泡、留疤怎麼辦?

嗯,這部分很重要。雖然皮秒雷射相對安全,但還是有風險。 治療能量、個人體質、術後照顧都會影響。

最常見的就是「反黑」(發炎後色素沉澱)。 尤其我們亞洲人黑色素細胞比較活躍,雷射的熱能刺激皮膚發炎後,就可能產生暫時性的色素沉澱。 通常幾個月會慢慢退掉,但期間防曬跟保濕一定要做好。

起水泡也可能發生,特別是在打紅色、黃色刺青時。 水泡不要自己弄破,保持乾燥、擦診所給的藥膏就好,讓它自然吸收或消掉。

留疤的風險比傳統雷射低很多,但如果能量控制不當,或是有蟹足腫體質,還是有可能。 這點在美國 FDA 的規範跟台灣衛福部的說明裡都會提到,這是一個醫療程序,不是百分之百無風險。 在台灣,醫師經驗很重要,會根據你的膚況和刺青狀況去調整能量,盡量在效果和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

雷射術後使用保濕修復霜進行護理
雷射術後使用保濕修復霜進行護理

常見錯誤與修正:關於術後修復的迷思

很多人以為打完雷射就沒事了,等著刺青消失,但其實術後照顧才是決勝點。

  • 迷思一:結痂要趕快摳掉?
    千萬不要。 結痂是皮膚在保護和修復,硬摳會增加留疤跟感染的風險。讓它自己脫落就好。
  • 迷思二:打完可以馬上曬太陽?
    絕對不行。術後皮膚很脆弱,紫外線是造成反黑最大的兇手。 一定要嚴格防曬,擦防曬乳、穿長袖、撐傘都好。
  • 迷思三:色素代謝就是排毒?
    可以這麼理解,但不完全是。被震碎的色素粉塵,會被身體裡的「巨噬細胞」當成外來廢物吃掉。 接著這些吞了色素的細胞,會跟著淋巴系統循環,最後由身體慢慢清除。 所以多喝水、維持良好作息,可以幫助身體代謝。 這個過程很慢,每次治療都要間隔至少一個月以上,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清運」這些色素垃圾。
  • 迷思四:打越多次效果越好?
    不完全是線性的。 每次治療後,皮膚底下都會產生一些纖維化組織,這會影響下一次雷射能量的穿透,所以越到後面,進步的幅度可能會趨緩。 這也是為什麼很難保證能 100% 清除到像沒刺過一樣。

除刺青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你有想除去的刺青嗎?最讓你困擾的是哪個顏色或圖案呢?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4-03 Reply
    這幾篇關於蜂巢皮秒雷射的討論挺有意思的~不過說真的,在歐美這邊我們會更謹慎看待這類新技術耶。那些號稱「適用所有人」的療程,實際操作時總會遇到不少特殊案例,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