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濕疹中醫觀點解析:常見證型與調理方向說明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好多人問,頭皮癢到不行到底是怎樣?

好像一換季,特別是天氣開始有點悶熱的時候,身邊就一堆朋友抓著頭皮來問我:「欸,我頭皮最近超癢,一下出油、一下又脫皮,是不是濕疹啊?」說真的,這個問題超常見。 你以為只是沒洗乾淨嗎?不不不,很多時候,這是身體內部在跟你抗議啦。

西醫可能會說這是脂漏性皮膚炎或頭皮濕疹,可能跟皮屑芽孢菌有關。 但从中醫角度來看,事情就沒這麼單純。我們不把焦點只放在「殺菌」,而是去想:「為什麼你的頭皮會變成一個適合這些菌生長的環境?」這才是重點。

簡單說,中醫覺得這跟身體裡的「風」、「濕」、「熱」這幾個搗蛋鬼有關。 想像一下,身體像一棟房子,如果裡面又濕又熱,是不是就容易長一些有的沒的?頭皮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身體裡的濕氣排不出去,加上生活壓力大、愛吃油炸辛辣,火氣一上來,「濕」跟「熱」就在你頭皮上開派對了。 這時候,頭皮就會開始出油、發紅、發癢,甚至出現黃黃油油的頭皮屑。

頭皮在跟你求救!先搞懂你是哪一種「癢」

好,我知道「風濕熱」聽起來很玄,我們來講白話一點。雖然每個人的狀況都很複雜,但大致上,可以先從兩個最常見的方向來區分。這真的超重要,因為搞錯方向,你做的保養可能都在幫倒忙。

這個嘛...我想想,主要可以分成「濕熱型」跟「血虛型」兩種。一個像是悶熱的沼澤,另一個像是乾旱的土地。你看,感覺完全不一樣吧?

中藥材意象:頭皮調理的草本元素
中藥材意象:頭皮調理的草本元素
頭皮濕疹常見中醫證型比較
辨證分型 濕熱內蘊型(沼澤地) 血虛風燥型(乾旱地)
頭皮感覺 油膩膩的,摸起來有點黏,有時候味道還不太好聞。頭皮屑是黃色、大片而且油油的。 乾乾的,很緊繃,一直想抓。頭皮屑是白色、細細碎碎的,像雪花一樣。
典型症狀 頭皮發紅、容易癢,甚至會長一些小紅疹或痘痘,嚴重時可能會有滲出液。 頭皮癢,但越抓越乾、越抓越多皮屑。頭髮看起來也比較乾枯、沒光澤。
身體狀況 容易覺得身體沉重、疲倦,嘴巴裡黏黏的、口氣重,上廁所也可能比較黏膩不乾爽。 臉色可能比較蒼白或萎黃,容易頭暈、心悸,女生月經量可能比較少。到了晚上癢的感覺更明顯。
成因聯想 跟愛吃油炸、甜食、重口味,還有台灣這種濕熱天氣很有關係。 簡單說,就是身體裡的濕氣跟火氣都太旺了。 常常熬夜、用腦過度,或是大病一場後,身體的「血」不足,沒辦法滋潤頭皮,就像土地缺水一樣。

那...到底該怎麼辦?從體內調理才是根本

知道了自己大概是哪一種類型,方向就明確多了。中醫的調理方式很多元,絕對不是只喝苦苦的藥水而已,而是從飲食、生活、甚至外部清洗多管齊下。 台灣的中醫師在處理這種跟「濕熱」有關的皮膚問題上,經驗真的蠻豐富的,畢竟我們的海島型氣候就是一個大型培養皿。

我在看一些資料時發現,很多香港或中國大陸的文獻會提到用比較強的清熱解毒藥,像是黃連解毒湯之類的。 但在台灣,很多中醫師會更考慮到「脾胃」的功能,因為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如果一昧用苦寒的藥把火氣壓下去,脾胃功能反而會變差,濕氣更排不掉,變成惡性循環。所以,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林舜穀醫師就提到,會用「清上防風湯」這類方劑,裡面除了清熱的藥,也有祛風、引藥上行的成分,兼顧的層面比較廣。

準備草本外洗液的過程
準備草本外洗液的過程

所以,如果你是「濕熱型」的,重點就是「清熱利濕」:

  • 飲食避雷:麻油雞、羊肉爐、鹹酥雞、珍珠奶茶…這些先忍痛說再見吧。 這些食物都會讓身體裡的濕跟熱越來越嚴重。
  • 可以多吃:可以適量吃一些像綠豆、薏仁、冬瓜、絲瓜這些幫忙清熱利濕的食物。 不過要注意,如果本身腸胃比較虛寒,吃太多生冷瓜果也不好,可以加點薑稍微平衡一下。
  • 生活小撇步:別用太熱的水洗頭!我知道洗熱水很舒服,但這樣會過度刺激頭皮,讓油脂分泌更旺盛。 另外,盡量12點前睡覺,熬夜是火氣的一大來源。

如果你是「血虛風燥」型的,那方向就是「養血潤燥」:

  • 飲食加油:可以多補充一些滋潤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海帶、白木耳,或是適量的豬肝、菠菜來補血。
  • 外用輔助:除了內服調理,也可以用一些中藥材煮水放溫後洗頭。像是苦參、地膚子、白鮮皮這類藥材,對於止癢、去屑都有幫助。 不過在使用任何藥材前,最好還是問過專業中醫師。
  • 保護頭皮:這種頭皮最怕過度清潔。不要使用去油力太強的洗髮精,那會把頭皮僅存的一點保護層都洗掉,讓它更乾更癢。

中醫調理不是變魔術,耐心是最好的藥引

我知道大家都很想馬上看到效果,但中醫調理身體就像是調整土壤的酸鹼值,需要時間。它不像西藥的類固醇或抗真菌藥物,可以快速壓制症狀。 中醫的目標是讓你的身體恢復平衡,讓頭皮自己有能力去抵抗外來的邪氣,所以需要一點耐心。

而且啊,壓力跟情緒真的影響很大! 很多人都是一加班、一熬夜、一焦慮,頭皮就開始作怪。所以除了吃藥、調整飲食,學會放鬆、保持心情愉快,有時候比吃什麼都還有效。

所以,如果你的頭皮問題已經困擾很久,試過各種方法都沒用,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看。 找個合格的中醫師,好好把你最近的生活狀況、飲食習慣都告訴他,做一個全面的體質評估,會比自己亂試偏方來得安全又有效。

濕熱與血燥的抽象概念對比
濕熱與血燥的抽象概念對比

小測驗:你的頭皮困擾比較偏向哪一邊?

看完上面的說明,你覺得自己的狀況比較接近哪一種呢?這不是正式診斷,只是一個幫助你思考的方向喔!

A) 我的頭皮到下午就油到可以煎蛋,頭皮屑是黃黃黏黏的,還很癢! (偏向濕熱內蘊)

B) 我的頭皮超乾,常常覺得緊繃,頭皮屑像雪花一樣掉不停,尤其晚上更癢! (偏向血虛風燥)

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選擇,或是你試過什麼有效的方法!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9-08 Reply
    聽說中醫治頭皮濕疹有點複雜耶,我家小孩最近也在煩惱這個問題。不過這份資料看起來蠻專業的,想請教一下具體怎麼操作會比較...
  2. profile
    Guest 2025-08-14 Reply
    嘿,這份中醫頭皮濕疹指南真的超級實用!我們國際健康研究小組正在蒐集全球皮膚病治療經驗,很想跟台灣的中醫專家交流一下。有機會合作嗎?
  3. profile
    Guest 2025-04-30 Reply
    作為一位家長,我想請教一下,有沒有推薦的中醫資源或專家可以幫助我了解如何有效治療孩子的頭皮濕疹?我們在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上也希望能有一些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