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酶的世界:從烹飪到發酵的科學原理


摘要

探索酶的世界實在令人著迷!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從烹飪到發酵中酶的重要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製作與品質。我親身體會到,在廚房裡運用正確的酶,不僅能讓料理更加美味,還能讓食品加工過程更具科學性和安全性。 歸納要點:

  • 溴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不同類型的切割位點和效率,這將有助於開發更精準的嫩肉技術。
  • 除了鳳梨,木瓜與奇異果中的天然蛋白酶也能有效提升肉質柔嫩度,未來或可透過協同作用進一步優化。
  • 利用生物資訊學與人工智慧結合基因工程,可望創造出新型高效能嫩肉酶,為食品加工帶來革命性改變。
總而言之,本篇文章突顯了酶在食品加工中的潛力及其未來應用方向,引領我們走入一個充滿創新與機會的新時代。

科學與烹飪的關聯

我一直在談論烹飪的藝術,但今天想聊聊其中的科學。除了我們的大腦和感官對食物的反應外,我還想探討一些烹飪過程及其背後的原因。烹飪實際上是一系列微小實驗在即時進行,食材的質地、層次分明的風味和香氣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最近我對一個概念特別感興趣——酶。

酶是加速化學反應的一種蛋白質。我試著找一個合適的類比,最接近的或許是我們如何將大型任務拆解為更小、更容易管理的小步驟,以便更快速地完成。同樣地,酶能夠將複雜分子分解為更簡單的形式,使生物過程變得更加高效。

不久前,我偶然看到了一篇關於熱穩定脂肪酶(thermophilic lipases)的研究論文,此後我開始深入了解這些酶。但到底什麼是脂肪酶呢?脂肪酶是一種專門分解脂肪和油類的酶,而熱穩定脂肪酶則是在高溫和特定pH值下運作,通常用於需要高溫或強酸鹼環境下催化反應的行業,比如清潔劑製造業。

這些酶在食品中的作用可謂至關重要,它們通過分解不同類型的分子來加速化學反應。例如,在肉類嫩化方面,蛋白質分解酶可以幫助降低肉類中纖維結構,使其更加柔軟;而澱粉酶則影響麵團發酵過程,有助於形成細膩口感。在不同溫度和pH值下,這些酶活性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理解它們在烹調中的角色,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掌握料理技巧。

酵素如何影響食物質地

用鳳梨嫩化肉類的經驗是我從《食戟之靈》這部有50多集的動漫中學到的,當時我在短短五天內就把它追完了。雖然不太推薦這部動漫,因為裡面有些奇怪的癖好,但我卻被美食吸引得無法自拔。不過說回正題,鳳梨裡含有一種叫做溴酶(Bromelain)的成分,它能自然地分解膠原蛋白,而膠原蛋白就是讓肉變硬的原因。因此,把鳳梨放在肉上能讓肉變得更加嫩滑,同時也增添了一層風味。不過要注意,不可以浸泡太久,否則肉會變得過於軟爛。通常2到4小時就足夠了。
觀點延伸比較:
食物名稱微生物群落主要成分發酵過程風味特徵
伊魯 (Iru)芽孢桿菌豆莢種子野生發酵,24-36小時濃郁香氣與鮮味
富富 (Fufu)酵母、乳酸菌木薯、蕉類或玉米粉浸泡和發酵後煮製柔軟易咀嚼,口感細膩
加里 (Garri)-木薯粉壓榨、乾燥及烘烤處理較柔和的香氣
康普茶 (Kombucha)-甜化黑茶或綠茶三個階段的發酵過程-
優格 (Yogurt)--...乳酸菌與其他細菌共同作用...-

酵素如何影響食物質地

鳳梨嫩肉的原理

發酵是我最喜愛的主題!我特別喜歡了解其他國家如何將發酵融入他們的烹飪中,比如韓式泡菜、味噌、酸種麵包和納豆等等。簡單來說,發酵就是一個代謝過程,透過那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例如細菌、酵母和黴菌——在食物中進行生長。這就像創業一樣:你從一個問題(生鮮原料)開始,然後召集一群團隊成員(微生物),他們會分解這些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食物中的化學變化),最後過了一段時間,你便可以推出完成品。

發酵不僅能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還能增強其風味、消化性及營養價值。而且,它也促進了益生菌豐富的食品產生,如優格和泡菜等,有助於腸道健康。發酵的核心在於酶。如果沒有它們,發酵根本無法進行。這些酶是由參與發酵的微生物所生成,它們負責分解分子,使得整個過程得以實現。

發酵過程的基礎知識

發酵的過程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其中兩種特別常見的是:**

1. **野生發酵:**這是一種讓自然自行發展的方式,沒有額外添加任何東西。比如說,酸麵包和泡菜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製作而成。一個例子就是製作酸麵團時,我們每天添加等量的水和麵粉,隨著時間推移,空氣中的微小細菌和酵母便會逐漸沉澱並開始繁殖。

2. **乳酸發酵:** 此過程是由特殊的細菌(如_乳酸菌_)將食物中的天然糖分轉化為乳酸而形成的。這些乳酸不僅賦予食物一種獨特的酸味,也起到了保鮮的作用。像優格、醃黃瓜、ogi、masa以及fufu等食品都屬於這類。

在了解發酵過程時,可以深入探討其基本原理,包括厭氧呼吸與微生物代謝等。此外,不同類型的發酵也各自有其應用,例如酒精發酵和乳酸發酵。在這些過程中,用到的一些常見材料,如麥芽、米、豆類等,都會影響最終產品的風味及質地。同時,在進行發酵時,一些環境因素,如溫度、pH值及氧氣濃度,也可能對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發酵過程的基礎知識

發酵類型及其應用

在**酒精發酵**的過程中,酵母會消耗糖分,並釋放出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氣體不僅為啤酒帶來了泡沫,也使麵團在製作時膨脹起來。接下來是**霉菌發酵**,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某些類型的霉菌,如_青黴素屬(Aspergillus)_,對於食物的風味與質地變化非常有幫助。例如,大豆可以透過這種發酵方式轉變成醬油,而藍紋乳酪的製作也依賴它們的作用。再說到**培養發酵**,這種方法可與自然野生發酵形成鮮明對比。我們不再只是等待隨機出現的細菌或酵母,而是主動添加一些我們知道能夠成功工作的特定微生物,就像在優格中加入益生菌一樣。這樣不僅能提高發酵效率,也讓許多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得以順利製作。此外,我們還可以探討各種原料如穀物、水果和乳製品在不同發酵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培養基,以進一步提升最終產品的品質。而現代技術,例如基因編輯,也正在持續改進傳統發酵工藝,使其更加高效和靈活。

為何不同食物有不同微生物群落

不同食物之所以擁有各自獨特的微生物群落,主要是由於它們的成分、水分及周圍環境等因素所影響。比如說,像木薯和米這類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通常會吸引能夠分解糖類的細菌;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比如起司,則會引來專門處理蛋白質的微生物。此外,潮濕的食品如優格和泡菜更適合滋養那些喜愛濕潤環境的細菌,而乾燥食品如藍紋起司則往往依賴黴菌來發展。

有趣的是,有時候這些發酵過程甚至會同時進行。例如,在優格中,就可以看到乳酸菌與其他培養型細菌共同作用。而另一個例子是康普茶,它是一種用甜化黑茶或綠茶製作的發酵飲品,其製作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這些多樣化的微生物相互影響,共同塑造了我們所熟知各式美味食品背後豐富而複雜的小宇宙。

為何不同食物有不同微生物群落

伊魯的發酵過程與風味

伊魯(Iru)是西南尼日利亞許多湯品中常見的調味料,早在調味塊普及之前,它已經成為增添美味的秘訣。伊魯獨特的鮮味,正是源自於其所含的谷氨酸,這種風味在舌尖上回蕩,讓人難以忘懷。想像一下,在Efo riro湯中的魚乾或Ogbono湯裡的熏貓魚,那份豐富深厚的口感,就是所謂的鮮味。

製作伊魯的過程始於採收豆莢並提取出種子。接著將這些種子煮沸,以軟化堅硬的外殼,然後用砂子在木質臼中輾磨以去除殼層。在再次清洗和煮沸之後,將豆子放入容器中進行野生發酵,此過程通常持續24至36小時。在此期間,各類芽孢桿菌會分解蛋白質形成肽和氨基酸,使伊魯產生濃郁香氣與豐富風味。有時還會添加鹽來延長保存期限。最後,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將伊魯曬乾成散裝豆(稱為Iru Woro),或壓制成糊狀(稱為Iru Pete)。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原材料、發酵時間及溫度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口感和香氣。例如,大米或穀物作為發酵基底,加上優質水源,都能提升風味層次。因此,在探索伊魯背後的科學原理時,我們不妨關注這些因素如何交織,共同塑造出獨特而迷人的滋味體驗。

非洲傳統食品富富製作方法

富富是一種在西非國家如喀麥隆、迦納、塞拉利昂和塞內加爾廣受歡迎的食物,製作方法各有不同。舉例來說,迦納的富富是由蕉類製成,而尼日利亞則多用發酵的木薯來做,但很多人對其氣味並不喜歡,這主要與商業加工過程有關。不過我認為,如果能做好,它絕對比捶打山藥(Poundo yam)更美味——這要歸功於一位家庭朋友,她做的富富細膩光滑且無異味,我甚至向她請教了秘方。而今天,我也很樂意分享她的方法。

在製作富富時,首先選用的主要材料通常是木薯或其他澱粉類食材,如玉米粉等,這些原料不僅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也含有一定量的纖維素,有助於消化。其次,在發酵過程中,各種微生物如酵母和乳酸菌會參與其中,不但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口感,更能延長保存期限。此外,加熱烹飪時會改變食材結構,使得成品更加柔軟易於咀嚼。

最後,不同地區對於富富的食用習慣也各具特色,在某些文化中,它常常被搭配濃郁醬汁或清湯一起享用,以提升整體風味。透過這樣了解,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欣賞這道傳統食品所蘊含的文化背景與飲食藝術。

非洲傳統食品富富製作方法

富富與佳利氣味差異的原因

要做好富富,首先需要處理木薯。將木薯去皮、切塊、沖洗乾淨後,放入容器中浸泡3到5天,以便軟化,這過程中,一些細菌會幫助分解木薯中的自然毒素(如氰苷),轉化為無毒的化合物。

接下來是混合和過濾的步驟。把浸泡好的木薯瀝乾,加少量水進行打碎,再用紗布或起司布過濾。如果你打算長期保存,可以將麵團攤開晾乾做成粉狀;如果想要更細膩的粉末,可以繼續攪拌至光滑。

然後就是煮富富了。如果你打算馬上吃,就把麵團倒進鍋裡,或者直接將粉狀材料倒入鍋中,加水攪拌至均勻,再在中小火上煮,不斷攪拌直到變稠。這個步驟相當耗費體力,但如果你習慣製作其他類似食物,應該不會太困難。

最後,把已經拉伸的富富蓋好蒸5到10分鐘,就可以搭配你喜歡的湯品享用。值得一提的是,發酵過程帶來的強烈氣味有時可能讓人覺得不適,而商業生產的富富通常因為重複使用發酵水而散發更濃烈的臭味,因此自製的富富一般風味和香氣都會更加出色。

酵母在烘焙中的角色

為什麼加里(garri)不會有氣味,而木薯粉(fufu)卻有呢?其實,這是因為加里在發酵後經過了壓榨、乾燥和烘烤的處理,這些過程能有效去除大部分導致氣味的化合物。反觀木薯粉則是在發酵後直接進行攪拌,並沒有經過乾燥或烘烤,因此它保留了較多強烈的發酵氣味成分。這樣一來,加里的香氣就變得比較柔和,而木薯粉則散發出更濃烈的氣息。

說到酵母,我們之前提到發酵中會產生酵母,而我們在許多糕點中也會添加酵母,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透過發酵來促進食物變化。在烘焙中常用的酵母是名為 _Saccharomyces cerevisiae_ 的一種菌株,它負責將糖轉化為二氧化碳,正是這個轉換使麵團膨脹起來。雖然酸種麵包也使用相同的酵母,但與商業型態不同的是,酸種還包含其他細菌。在烘焙時,高溫會殺死這些酵母,停止其發酵過程。

最近我對於酶學產生了一些新的興趣,也許未來我可以將我的研究方向與食品結合起來。我目前正在從事一項機器學習、化學工程背景以及對於酶學熱情交織的新項目。如果你知道任何擁有尼日利亞相關數據庫的人選,可以提供包含脂肪水解酶(lipases)氨基酸序列的信息,那就太好了!謝謝你的聆聽❤️

參考來源

發酵的科學

語言: 繁體中文 ; 出版社: 晨星 ; 出版日期: 2020/10/12 ; 內容簡介. 你喜歡發酵食物嗎? ── 食品科學家的熱門研究課題!美食狂熱者的最愛!養生保健者的必吃食物!──. 日常生活中 ...

來源: 博客來

從化學到物理、生理學、酵素發酵,烹飪科學家李康民的美味 ...

在廚房裡學到了一切科學知識:從化學到物理、生理學、酵素發酵,烹飪科學家李康民的美味科學課. 出版社森林. 作者李康民. 價格說明.

來源: 酷澎

Columnist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