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的中醫針灸作法:從乾癬關節炎到手指關節炎的臨床觀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有朋友在問,關節炎針灸到底有沒有用?

最近群組有朋友在哀嚎,說他手指頭早上起來都僵硬到不行,泡個熱水才好一點,本來以為是打電腦打太多,聊到後來才發現,欸,這很有可能是關節炎的前兆。🤔 聊著聊著就有人提到「要不要去試試看針灸啊?」這個話題就炸開了。

老實說,我自己對中醫針灸處理這種問題還蠻有信心的。所以今天就來隨性分享一下,從比較棘手的乾癬性關節炎,到一般人更常遇到的手指關節炎,中醫到底是怎麼看的、怎麼做的。希望給正在受關節問題困擾的朋友們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

先說結論:中醫針灸是個好選項,但不是仙丹

一句話講完我的觀點:中醫針灸對於處理關節炎,特別是那種西藥吃多怕副作用、或是想找個方法跟西醫搭配來「固本」的人來說,真的蠻有一套的。它可以有效幫忙止痛、消腫,而且是從調整整個身體的狀態下手。不過呢,它絕對不是扎個兩針明天就健步如飛的仙丹,這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嚴重的發炎期還是得聽西醫的話,乖乖用藥控制。

中醫的偵探遊戲:你的關節炎是哪一種「體質」?

去看中醫,最常聽到的詞大概就是「辨證論治」了吧?講白話一點,這就是中醫的偵探遊戲。他不是只看你「手指痛」這個單一線索,而是會把你整個人從頭到腳的各種小細節都問一遍,然後拼湊出你身體現在是處於什麼樣的「失衡狀態」。

在中醫看來,關節炎(古時候叫「痹症」)的成因很複雜。 大致上可以分成幾種類型:

  • 風寒濕痹: 這種最常見,你可以想像成關節被「又冷又濕」的天氣入侵了。關節會痠痛、腫脹,天氣一變就更不舒服。治療上就要「祛風、散寒、除濕」。
  • 風濕熱痹: 這個就比較麻煩,關節不只是痛,還會紅、腫、發熱,摸起來燙燙的,這表示身體裡有「火」。這種情況下,治療就要「清熱解毒、疏風通絡」。乾癬性關節炎很多時候都帶有這種體質。
  • 肝腎虧虛: 這種通常發生在年紀比較大,或是長期操勞的人身上。身體的根本(肝主筋、腎主骨)變弱了,關節自然就容易出問題,會覺得痠軟無力。這時候就要「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搞懂你是哪一種類型之後,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或下針)。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關節痛,我跟你去針灸,醫師選的穴位可能會完全不一樣。這就是客製化治療啊!👍

針灸治療手指關節炎的過程示意
針灸治療手指關節炎的過程示意

怎麼做?針灸選穴的邏輯其實超有趣

很多人以為針灸就是「哪裡痛扎哪裡」,對,也不對。痛點(中醫叫「阿是穴」)確實是治療重點之一,但厲害的中醫師會玩「遠端遙控」的遊戲。

舉個例子,手指關節在發炎,除了在手指局部下針,醫師很可能會在你的手腕、手肘,甚至腳上選幾個穴位。為什麼?這就是「疏通經絡」的概念。想像一下,塞車的路段(發炎的關節),你光是在塞車點指揮交通效果有限,但如果你能從好幾個路口前就開始疏導車流,是不是就能更快解決問題?

中醫師選的穴位通常有幾個目的:

  • 局部疏通: 直接在疼痛的關節周圍下針,像是上面提到的阿是穴、內膝眼等,目的是改善局部的氣血循環,把那些發炎物質「帶走」。
  • 遠端調控: 選一些有特定功效的穴位,比如「曲池穴」可以清熱解毒,對付發炎很有用;「足三里」可以補氣血,提升全身的修復能力。
  • 辨證配穴: 根據你前面診斷出來的體質,加上對應的穴位。例如濕氣重的,可能會加「陰陵泉」來健脾利濕。

所以,不要再以為針灸只是隨便扎幾針,這背後都是一套完整的理論在支撐的!

關節發炎前後的差異,不只是磨損那麼簡單
關節發炎前後的差異,不只是磨損那麼簡單

中醫 vs. 西醫:一場目標不同的比賽

講到這裡,一定有人會問:「那我到底該看中醫還是西醫?」老實說,這不是二選一的題目,而是可以互相合作的。我弄了個簡單的比較表,讓大家感受一下兩者的思路差異。

項目 西醫治療 中醫針灸調理
主要目標 比較像消防隊,目標明確!快速控制發炎、緩解疼痛,像是用消炎止痛藥 (NSAIDs) 或免疫抑制劑。 更像是水土保持工程師。不只滅火,還想辦法調整整個身體的「環境」,讓火不容易再燒起來。
治療方式 主要是口服藥、外用藥膏,嚴重時可能會打生物製劑或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針灸、艾灸、中藥、推拿多管齊下。針灸刺激經絡氣血,中藥從內部調理體質。
優點 效果快!特別是急性發作期,能迅速壓下症狀,讓你舒服一點。 副作用相對少,著重提升身體自癒力。對一些西藥效果不佳或無法耐受的患者來說,是個好選擇。
限制 長期服用藥物可能會有腸胃不適、肝腎負擔等副作用。比較難處理「根」的問題。 見效慢,需要耐心和固定的治療頻率(例如一週1-2次)。 急性重症期,緩不濟急。

國際上怎麼看?台灣和美國的觀點差異

有趣的是,東西方對針灸的看法也有些不同。美國風濕病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在他們的治療指引中,對針灸抱持著「有條件推薦」的態度。 他們承認針灸對於緩解疼痛有幫助,風險也低,但覺得還需要更多高品質的研究來證明其確切效果。 尤其是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這類自體免疫疾病上,他們更傾向於把針灸當作輔助治療。

反觀台灣這邊,可能是因為中醫的文化背景和臨床經驗更豐富,態度就更積極。很多醫院,像是衛生福利部底下的醫院,都會把針灸當作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規選項。 醫師通常會在中西醫整合的架構下,建議患者在手術前或是不想吃那麼多止痛藥時,可以積極嘗試針灸療程。 這種差異其實也蠻好理解的,畢竟中醫在台灣是個非常成熟且被官方認可的醫療體系。

中醫治療不只有針灸,也常搭配藥材調理體質
中醫治療不只有針灸,也常搭配藥材調理體質

哪些人特別適合考慮針灸?

綜合這麼多資訊,我覺得有幾種情況的人,可以認真考慮把針灸納入你的「抗戰」計畫裡:

  1. 西藥副作用讓你受不了的人: 如果你吃消炎止痛藥,胃就開始抗議,那針灸就是一個能幫你止痛,又不用經過消化道的好方法。
  2. 病情時好時壞、想穩定控制的人: 對於那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關節炎,中醫的體質調整概念,有機會從根本上減少發作頻率跟嚴重程度。
  3. 尋求「整合治療」的人: 你可以繼續西醫的療程,同時搭配針灸。西醫處理急性症狀,中醫負責長期調理、鞏固療效、降低西藥副作用,這叫一兼二顧。
  4. 不想太早走向手術的人: 對於還不到需要開刀,但又被疼痛困擾的中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針灸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保守治療選項。

最後的提醒:誠實面對針灸的限制

講了這麼多好話,還是要潑點冷水。😂 針灸不是萬能的。

首先,它需要你的「承諾」。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治療方式,基本上是看不到效果的。通常一個療程需要持續數週,每週固定回診,這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個考驗。

其次,如果你正處於關節炎的「急性大爆發」期,整個關節又紅又腫又熱,痛到完全不能動,這時候請你立刻、馬上去看西醫!先用藥物把這場大火撲滅再說。中醫的角色比較適合在火勢控制住之後,進場清理火場、做災後重建。

最後,找到一位能溝通、有經驗的合格中醫師非常重要!他必須能清楚解釋你的狀況、治療計畫,並且在必要時,不會排斥你同時接受西醫的治療。在台灣,要找有執照的中醫師相對容易,可以從衛福部的網站查詢,千萬不要亂找密醫啊!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這邊。關節炎真的是個磨人的長期抗戰,希望這些資訊能給大家一點幫助。最重要的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多了解不同的治療方式,然後跟你的醫生(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好好討論,找出最適合你的路!

那你或你身邊的人有試過用中醫處理關節問題嗎?留言分享一下是哪種關節炎、效果怎麼樣吧!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經驗~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5-27 Reply
    聽說針灸治療關節炎有點玄,我試過幾次根本沒用,錢又燒得快。醫生說我的情況特殊,但誰知道呢?不過還是想聽聽大家的經驗啦。
  2. profile
    Guest 2025-04-28 Reply
    嘿,大家好!我最近也在研究關節炎的針灸療法,真的很有趣!雖然一開始有點失望,但後來發現堅持下去真的能改善不少。你們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呢?一起分享吧!
  3. profile
    Guest 2025-04-20 Reply
    我對針灸治療關節炎這件事有點疑問,真的有效嗎?有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呢?而且如果不見效的話,我們該怎麼辦?
  4. profile
    Guest 2025-04-10 Reply
    我試過針灸治療關節炎,老實說效果真的沒那麼神啦!扎了兩個月每週報到,痛起來還是要吞止痛藥。中醫師一直說要「長期調理」,但時間金錢燒下去真的吃不消...有人跟我一樣覺得CP值超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