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針灸作法與常見併發症資訊整理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嗯⋯今天想來聊聊糖尿病,還有中醫針灸。這個題目其實⋯很多人在問,但我自己是覺得,網路上的資訊有點亂。所以想來整理一下,用比較⋯像是自言自語的方式,講講我的理解。

我最近在看這個,糖尿病跟中醫針灸⋯其實,它不是一個新的東西。古代就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病」。 就是消耗、口渴,一直想喝水、一直想吃東西,但人越來越瘦。聽起來跟現在說的症狀差不多,對吧? 所以,中醫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

重點一句話

如果簡單講⋯中醫針灸對糖尿病的角色,嗯⋯它比較像是一個輔助的角色,而不是去取代西醫。 主要是幫忙穩定血糖,然後,很重要的一點是,處理那些很麻煩的併發症,像是手腳麻木、視力模糊這些。 我覺得這一點,是現在很多人在找中醫幫忙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要另外談這個?網路上缺了什麼?

我看了一下資料,發現大部分文章都講得⋯很片段。有些只講中藥,有些只講穴位,但很少把它們串在一起。特別是,很少人去比較說,在台灣,像衛福部彰化醫院這種公立醫院的看法,跟國外的一些研究,比如說《神經學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上的系統性回顧,到底看的角度有什麼不一樣。

台灣的案例分享,比較多是講中西醫整合治療,強調生活品質的改善;國外的研究就⋯嗯⋯比較硬,他們會去看很多數據,像是神經傳導速度有沒有變快、疼痛指數有沒有下降,很科學化。 兩邊都很有道理,但看的面向不太一樣。所以今天我想試著把這兩塊拼起來看看。

中醫治療糖尿病相關穴位示意圖
中醫治療糖尿病相關穴位示意圖

中醫是怎麼看,又怎麼做的?

嗯⋯中醫看糖尿病,不是只看「血糖」這個數字。它會看整個人的狀態。前面說的「消渴」,又分成上消、中消、下消三種。

  • 上消:主要跟「肺」有關。就是一直很渴、一直想喝水。治療上會用比較清潤的方式,像是清肺潤燥。
  • 中消:跟「胃」比較相關。就是很容易餓,一直吃,但還是覺得餓。這時候會用清胃火的方法。
  • 下消:這就跟「腎」有關了。主要是頻尿,喝了水馬上就想上廁所。治療上就會從滋養腎陰的方向去著手。

你看,一樣是糖尿病,但在中醫看來,原因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所謂的「辨證論治」。 所以,針灸選的穴位,也會根據你是哪一種「消」而有不同。不過呢,有幾個穴位是⋯可以說是共通的,很常被用到。像是手上的合谷、曲池,還有腳上的足三里、三陰交。 這些穴位,很多研究認為可以幫助身體,嗯⋯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或是改善胰島素的阻抗問題。

最麻煩的其實是併發症,針灸能幫什麼?

說真的,糖尿病本身可怕,但更讓人困擾的是那些跟著來的併發症。 血糖長期控制不好,神經、血管、眼睛、腎臟都可能出問題。 這部分,我覺得是針灸能發揮很大作用的地方,特別是「周邊神經病變」。

周邊神經病變,講白話就是手腳末端會麻、會痛,感覺像有螞蟻在爬,或是踩在棉花上,感覺鈍鈍的。 這真的很影響生活品質。我看了一些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針灸在這方面,效果是蠻被肯定的。

一份2023年底發表在《神經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的綜合分析(meta-analysis)就整理了25個相關的臨床試驗,發現針灸確實能有效減輕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帶來的疼痛。 另外一篇2024年6月的類似研究也得到差不多的結論,說針灸能顯著改善神經傳導速度。 簡單講,就是讓麻木的感覺恢復得快一點。

在台灣,像是台中榮總的資料也有提到,中醫對於這種四肢麻木刺痛、感覺異常,是透過調整經絡氣血的方式去改善。 他們把這種麻木,看作是氣血不通、經脈枯竭造成的「痹症」或「不仁」。 所以治療的邏輯,就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這跟西醫用藥物去營養神經的思路,嗯⋯不太一樣,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的過程
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的過程

不同併發症,中醫的思路有什麼不同?

除了最常見的神經病變,其他併發症的調理方法也略有不同。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是這樣:

*注意:此為中醫調理思路整理,非治療建議,實際情況請諮詢專業醫師。
併發症類型 中醫主要看法 針灸常用穴位(舉例)
周邊神經病變
(手腳麻痛)
嗯⋯主要是氣血虧虛,血脈瘀阻,經絡不通。 就像水管堵住了,末端就沒水了。 會用在四肢的穴位,像是八邪、八風(手指、腳趾縫),還有足三里、合谷,去疏通氣血。
視網膜病變
(視力模糊)
這個⋯中醫覺得跟肝腎虧損、精血不能上承於目有關。眼睛需要肝血濡養。 常選眼睛周圍的穴道,比如睛明、攢竹、絲竹空,再配上滋補肝腎的太谿、光明穴。
腎病變
(水腫、蛋白尿)
這就很直觀了,主要是腎氣虧虛,脾腎陽虛,身體代謝水的能力下降了。 會用補腎的穴位,像腎俞、關元、太谿,再搭配幫助排水的,嗯⋯像是水分、水道穴。

那⋯針灸有什麼限制或風險嗎?

這點很重要,一定要講。針灸不是萬能丹,它有它的極限。

首先,它絕對不能取代西醫的常規治療,像是吃藥或打胰島素。 你不能說我今天去針灸了,血糖藥就不吃了,這是非常危險的。 它是一個「輔助」和「協同」的角色。我看過好幾個案例分享,都是中西醫合作,病人可以跟他的西醫主治醫師討論,在血糖穩定下降後,看看是不是能調整用藥。 但絕對不能自己決定。

其次,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針個幾次就感覺改善很多,有些人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跟體質、病程長短、生活習慣都有關係。

最後,安全性問題。找合格的、有執照的中醫師非常重要。針灸本身是很安全的,但如果操作不當,還是可能有⋯比如說,瘀青、感染,雖然很少見。一些國外的系統性回顧研究中,提到的不良反應大部分也都是輕微、可恢復的疼痛或腫脹。

常用於調理糖尿病的中藥材
常用於調理糖尿病的中藥材

總結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整理了這麼多,我自己是覺得,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把中醫針灸納入整個照護計畫,是一個⋯嗯⋯蠻聰明的做法。它不只是在處理帳面上的血糖數字,更多的是在處理那些西藥比較難搞定、但又非常影響生活品質的「症狀」。

特別是像手腳麻、眼睛乾澀、身體疲倦這些問題,透過針灸去調整全身的氣血平衡,很多人是有感的。 一些研究也提到,針灸甚至能幫忙改善焦慮、憂鬱的情緒。 這也很好理解,身體不舒服久了,心情當然會受影響。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糖尿病的困擾,特別是已經開始出現一些併發症,或許可以⋯考慮看看找一個信得過的中醫師,聊聊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可能性。 把它當作多一個幫助自己身體的工具,而不是去否定原本的治療。嗯⋯大概就是這樣了。


聊聊你的經驗吧!

你有試過用中醫針灸調理糖尿病,或是其他慢性病嗎?你的經驗是什麼?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或故事。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10-07 Reply
    針灸控糖,嗯,還好吧。朋友試過幾次,好像沒什麼感覺,血糖也沒差多少。體質問題?可能有啦。話說回來,不去醫院定期抽血檢查只靠這些替代療法…有點危險。有人寫網路文章會誇大,沒講低血糖、藥物怎麼配,很容易誤導。個人筆記:就算天天紀錄,有時血糖亂跑還是看不太出來。有點累,不想細查,但我覺得光用一種方法控制其實不穩,多管齊下比較安全。唉,其實一不小心就會忽略一些重要的細節吧。
  2. profile
    Guest 2025-10-01 Reply
    欸你知道嗎!我超想跟你分享前陣子遇到一個case,真的是有點小激動!就是我們診所常常會有糖尿病患者來問,到底針灸能不能幫忙降血糖啦?呃…有個大哥,大概四十多歲吧,二型糖尿病好多年了 - 藥吃一陣子就失控、一陣子又還可以。他來的時候其實滿狐疑的,一副「試試看又不會少塊肉」那種感覺。然後我們就真的從最基本的做起喔,指尖血糖、然後他每週過來兩次針灸,我一直碎念要他治療前後都記錄血糖值,你不知道這多重要啊!重點是,他過了一兩週,其實那個血糖還是會上下,可是趨勢真的慢慢穩定下來,連那些奇怪的不舒服也少掉好多。我跟你講,一開始我最怕低血糖,可是其實嘛 - 只要藥物有調整,不自己亂加量基本上不會出問題。大家都以為針灸完隔天就像變魔術一樣,數字直接掉,其實沒有啦,身體反應超慢,要認真追蹤才會發現差別。我現在超想有一個自動系統幫忙把這些紀錄整理好,如果可以直接匯入,那肯定更多醫生和病友會覺得,咦,其實針灸真的不是只是迷信,說不定可以認真考慮欸!!!
  3. profile
    Guest 2025-09-10 Reply
    聽說針灸控糖很玄,我媽試過根本沒用。西醫藥還比較實在啦!不過每個人體質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誰知道呢,也許哪天...
  4. profile
    Guest 2025-08-25 Reply
    針灸對糖尿病好像很有趣耶!最近聽同學分享,說中醫調理確實有些神奇的效果。不過還是要小心,畢竟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還是得找專業的中醫師來評估啦~
  5. profile
    Guest 2025-07-31 Reply
    欸不是啦,針灸真的有用嗎?我聽朋友說效果很有限耶,想請教大家有沒有更靠譜的糖尿病治療方案?中醫西醫的專業意見誰能給我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