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蕁麻疹中醫觀點:常見體質分類與調理方向說明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嗯…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那個…兒童蕁麻疹。很多家長都很頭痛,小朋友突然這裡癢、那裡抓,起了一塊一塊的疹子,來得快,有時候去得也快。這個在中醫來看,其實…不只是皮膚過敏這麼簡單。它跟小朋友整個身體的狀況…是有關係的。

所以,結論是?

簡單講,中醫看兒童蕁麻疹,重點不是在「殺死」過敏原,而是調整小朋友的「體質」。我們覺得,會發作,是因為身體裡面…嗯…不平衡了。可能是脾胃功能比較弱,消化不好,身體裡面積了一些「濕氣」或「熱氣」。 然後,外面再來一點點刺激,像是天氣變化啊、吃到不對的東西啊,就「轟」一下發出來了。

所以調理的重點,就是把身體裡面的這些…該怎麼說…垃圾,清一清,讓身體回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這樣就算再碰到一點點過敏原,也比較不容易大爆發。

中醫看蕁麻疹:風、濕、熱等邪氣侵擾皮膚的概念示意
中醫看蕁麻疹:風、濕、熱等邪氣侵擾皮膚的概念示意

那...中醫是怎麼看的?常見的體質有哪幾種

在中醫裡,我們叫蕁麻疹「風疹塊」或「癮疹」,你看那個「風」字,就知道它的特色,就是像風一樣,來來去去,位置不固定。 但光有風還不夠,通常還會夾帶其他東西,像是「濕」或「熱」。

所以我們會「辨證論治」,就是去分辨小朋友現在是屬於哪一種狀況。 我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大家比較好懂。不過…這只是大概分一下,很多時候小朋友的狀況是混和的,不是那麼單純。

體質類型 看起來怎麼樣? 小朋友通常還會有... 在家可以怎麼幫忙?
風熱型 嗯…疹子顏色比較紅,一塊一塊的,摸起來有點熱熱的。小朋友會覺得很癢,看起來很煩躁。 可能會有點怕熱、嘴巴乾、喉嚨痛痛的,有時候大便也比較乾硬。 這種的…就不要再給他吃炸雞、餅乾那些很「上火」的東西了。 煮點綠豆湯、冬瓜湯,稍微涼一下,會舒服點。
風寒型 疹子的顏色比較淡,是那種粉白色的。天氣一冷,或吹到風,就更嚴重。 小朋友會比較怕冷,手腳冰冰的,可能還會流清鼻水。 洗澡水不要太熱,但也不要讓他冷到。可以煮一點點薑茶,加一點點黑糖,幫他暖暖身體。
脾胃濕熱 這個…現在超多的。疹子看起來濕濕的,有時候抓破了還有點滲水。而且常常反覆發作,好不了。 食慾不太好、肚子容易脹氣,大便會黏黏的,衝不乾淨。舌頭伸出來一看,舌苔都厚厚膩膩的。 甜的、冰的、油炸的…真的要先忌口。 這些東西都會增加脾胃的負擔,讓身體裡的「濕氣」更重。可以試試四神湯,或是用薏仁、茯苓煮水喝。
氣血兩虛型 疹子顏色淡淡的,不太紅。通常是…嗯…生了一場大病之後,或是平常就很容易累的小朋友比較會這樣。 臉色看起來黃黃的、沒什麼精神,動不動就喊累,晚上睡覺也睡不安穩。 這種就是身體比較虛了。不要再讓他吃生冷的東西。可以燉一點雞湯、排骨湯幫他補一下,但不要用太燥熱的藥材。

不同體質,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對,從上面那個表大概可以看出來,方法完全不同。風熱的要清熱,風寒的要散寒,脾胃濕熱的要除濕,氣血虛的要補養。這就是中醫說的「個人化治療」。

我特別想講一下「脾胃濕熱」這個。在台灣這種濕熱的環境,加上現在小朋友…你知道的,零食、飲料、甜點吃太多,很多蕁麻疹的根源其實都在腸胃功能不好。 這點跟…嗯…比如說,中國大陸北方比較乾燥的地區,他們的醫生可能更常看到因為血液比較虛、比較燥而引發的「血虛生風」型,氣候跟飲食習慣真的影響很大。 他們那邊的治療指引,可能會更著重在養血潤燥,跟我們這邊以「清熱利濕」為主的思路,會有點差異。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是「情緒」。 有些小朋友上學壓力大、或是家裡氣氛比較緊張,在中醫來看,這會造成「肝氣鬱結」,氣不順,也會影響到免疫系統,變成誘發蕁麻疹的一個因素。 所以有時候,帶孩子去跑一跑、放鬆一下,比吃什麼藥都有效。

中醫師觀察舌頭狀態以輔助判斷體質
中醫師觀察舌頭狀態以輔助判斷體質

在家可以注意什麼? [日常調理]

除了看醫生吃藥,家長在家的照顧…嗯…其實更重要。因為中醫調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點是建立好的生活習慣。

第一,就是吃。

這個最難,我知道。但還是要盡量避免那些容易誘發的食物,我們叫「發物」。 像是帶殼海鮮、芒果、花生、竹筍…這些都先暫停一下。還有,烤、炸、辣的,都會加重身體裡的「火氣」,也要少吃。

第二,是皮膚的照顧。

癢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小朋友用指甲去抓,越抓會越嚴重。可以用冰敷、或是輕輕拍打的方式來緩解。 洗澡水不要太熱,溫溫的就好,也不要用清潔力太強的肥皂或沐浴乳。

第三,是作息。

盡量讓孩子早點睡。睡得好,身體的修復能力才會好,免疫系統也才會穩定。這點對於因為壓力大而發作的小朋友,特別重要。

飲食調整:應避免的食物與推薦的舒緩食物對照
飲食調整:應避免的食物與推薦的舒緩食物對照

中醫調理的極限...老實說

嗯…講了這麼多,但也要老實說,中醫不是萬能的。

如果小朋友的蕁麻疹來得非常非常急,除了皮膚癢,還出現嘴唇、眼皮腫起來,甚至…呼吸有點困難的狀況。拜託,請立刻、馬上,帶他去掛急診。 這是嚴重的過敏反應,叫「血管性水腫」,需要西醫緊急處理,這個不能等。

另外,中醫調理體質,是需要時間的。 不像抗組織胺吃下去,可能半小時就不癢了。中藥是從根本去調整,可能要連續吃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才能看到體質慢慢穩定下來。 所以…家長需要多一點耐心,不能期待今天吃藥、明天就斷根。

總之,我的看法是,急性發作的時候,可以中西醫一起來,西藥快速壓下症狀,讓孩子舒服一點。 然後,在緩解期,用中藥好好地把體質調理好,減少下一次發作的機會,這才是比較理想的作法。

看完這些,你覺得你家寶寶比較偏向哪一種體質呢?或是有沒有發現,原來壓力、情緒也可能是個原因?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觀察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11-09 Reply
    我小時候超容易長蕁麻疹,真的很崩潰,尤其半夜癢到根本沒辦法睡。然後有一次我媽就帶我去看中醫,她直接說像我這種愛喝冰的、狂吃零食的小孩啊,體質多半是偏濕熱,所以才會一直冒蕁麻疹。我還記得那時候醫生叫我不要亂碰冰飲,零食也要收斂點,每天一定要多喝水,還有一些藥粉照時間吃。前面幾天老實講沒什麼感覺,不過一兩個禮拜後,好像真的比較不會癢了耶。 其實每次去看醫生,他們都會問你平常都吃些什麼、有沒有大便不順或動不動就滿身汗之類的問題,就是在看你是哪一型的體質啦。之前跟朋友聊過,他小時候就是那種氣虛型的蕁麻疹,一整個皮膚乾巴巴,看起來就超容易敏感那種。他們家也是走調理路線,但方法又完全不一樣。 欸,說真的有時候想一想,小孩時期如果飲食作息可以顧好一點,也許很多東西就比較不會反覆發作?哈,有點離題,但真心覺得這些東西神奇又煩人,希望大家都別遇到啦。
  2. profile
    Guest 2025-07-01 Reply
    中醫治療蕁麻疹確實很有心得!我在臨床上發現,針對兒童體質調理很關鍵,不只是對症下藥,更要從根本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這方面中醫真的很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