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長輩補血,千萬別自己當醫生亂買補品
今天要來聊聊幫家裡長輩挑補血營養品這個話題。欸,說真的,很多人看到長輩臉色蒼白、整天喊累,第一個反應就是「啊,是不是貧血?該買個鐵劑來補一下了」。但這件事...嗯...真的沒那麼簡單。老實說,我自己是覺得,在搞不清楚狀況前就亂買一通,不只可能白花錢,有時候還會幫倒忙。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任何補充,都應該先讓醫生看過。因為疲倦、頭暈這些症狀,背後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是缺鐵。有可能是其他慢性病,或是缺乏了別種營養素。 所以,第一步絕對是先做個血液檢查,搞清楚到底缺了什麼,這點千萬要記得。
為什麼長輩特別容易喊累、頭暈?不只是老化而已
你知道嗎,其實老年人貧血還蠻常見的。根據一些統計,65歲以上的長輩,大概每十個就有一到兩個有貧血問題,到了85歲以上,比例甚至更高。 這不單純是「老了就這樣」,背後有很多原因。最常見的,就是營養沒跟上。
長輩可能因為牙口不好、食慾下降,或是自己一個人住,煮飯嫌麻煩,就隨便吃吃。 久而久之,製造紅血球需要的原料,像是鐵、維生素B12、葉酸,就跟不上了。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點,就是隨著年紀增長,胃酸分泌會變少,這會直接影響到身體吸收鐵質跟維生素B12的效率。 所以,有時候不是吃得不夠,而是身體「吸收」不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補血三劍客:鐵、B12、葉酸,到底怎麼挑?
好,假設檢查出來,醫生說確實是營養性的貧血,需要補充。那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產品,到底該怎麼選?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這三個最常見的「補血三劍客」。
鐵劑的選擇:不只是補鐵,還要顧腸胃
說到補血,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鐵。不過鐵劑的水就蠻深的。市面上的鐵劑,主要分成「血紅素鐵」跟「非血紅素鐵」。簡單講,動物性來源的,像是從紅肉萃取的,就是血紅素鐵,吸收率比較好;植物性來源或化學合成的,就屬於非血紅素鐵。
你在藥局看到的鐵劑,最常見的成分是「硫酸亞鐵」(Ferrous Sulfate)。 它的優點是便宜、含鐵量高,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很多人吃了會噁心、腹脹,尤其是便秘,這對長輩來說真的很困擾。 所以,如果長輩的腸胃比較敏感,可以考慮選擇「甘胺酸亞鐵」(Ferrous Bisglycinate Chelate)。 這種型態的鐵,吸收率聽說不錯,而且對腸胃的副作用相對小很多,只是...嗯...價格通常也會貴一些。
維生素B12與葉酸:常常需要一起補充的搭檔
再來是B12跟葉酸。這兩個常常被擺在一起講,因為它們在製造紅血球的過程中,是有點像隊友的關係。 缺乏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造成一種叫做「巨幼細胞性貧血」的問題。 這種貧血的特點是紅血球會變得又大又脆弱,攜帶氧氣的效率很差。
長輩特別需要注意B12,除了前面提到的胃酸減少會影響吸收外,有些慢性病的藥物,像是某些胃藥或糖尿病用藥,也可能會干擾B12的吸收。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所以長期吃素的長輩,風險就更高了。 葉酸的話,雖然綠色蔬菜裡很多,但長輩如果蔬菜吃得少,也可能不夠。 所以在補充時,醫生通常會建議B12和葉酸一起評估。
一張表看懂,什麼時候該注意哪個營養素
我知道講這麼多有點複雜,我把它整理成一個簡單的表格,這樣比較好懂。
| 營養素 | 哪些長輩要特別注意? | 挑選時的小提醒 |
|---|---|---|
| 鐵 (Iron) | 常常臉色發白、爬樓梯會喘、或是吃素的長輩。 尤其要注意那些因為牙口不好,不愛吃肉的。 |
這個最麻煩的是...嗯...很容易造成便秘。 如果要選,可以問問藥師有沒有「甘胺酸亞鐵」這種形式的,對腸胃比較溫和。 吃的時候配一杯柳橙汁,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吸收。 |
| 維生素B12 (Vitamin B12) | 長期吃素的長輩、有慢性胃炎或做過胃部手術的人。 還有,手腳偶爾會覺得麻麻的,也要懷疑一下是不是缺B12。 |
B12幾乎只在動物性食物裡有。 如果要補充,現在有做成舌下錠的,聽說對吸收能力下降的長輩比較好。 不過買之前還是要跟醫生確認一下劑量。 |
| 葉酸 (Folate) | 不太愛吃深綠色蔬菜、水果的長輩。 還有,如果確定缺B12了,葉酸最好也一起檢查。因為它們是好兄弟,常常一起出問題。 |
葉酸相對單純一點,一般的B群裡通常都有。但如果是醫生開的處方劑量,就不要自己亂換成保健食品,劑量差很多。 |
台灣跟美國的建議有不一樣嗎?看一下國外怎麼說
說到劑量,這又是另一個學問。我特別去查了一下,我們台灣衛福部國健署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建議,做個比較。
以鐵為例,台灣國健署建議51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攝取10毫克的鐵。 我去看了一下美國NIH的資料,欸,他們對51歲以上族群的建議是每天8毫克。 稍微低一點。這中間的差異,可能跟兩邊的飲食習慣、統計數據有關。不過更有趣的是,NIH的資料特別強調一點:吃素的人,鐵的需求量幾乎要加倍。 因為植物性來源的鐵(非血紅素鐵)吸收率本來就比較差。 這一點在幫吃素的長輩規劃飲食時,就非常非常重要。
常見的幾個誤會,你可能也聽過
在結束之前,我想再提幾個大家常常搞錯的觀念。
第一個,就是「吃紅色的食物就能補血」。很多人以為吃紅棗、葡萄、櫻桃可以補鐵,老實說,這些水果的鐵含量非常非常低。 它們之所以是紅色,跟鐵一點關係都沒有。真的要從植物補鐵,顏色要選「深綠色」,像是紅莧菜、菠菜這些才是正解。
第二個誤會是,「補品吃越多越好」。這絕對是錯的。特別是鐵,補過頭了會在體內累積,造成肝臟或其他器官的負擔,這種情況叫做「血色沉著病」(Hemochromatosis),反而更傷身體。 所以,為什麼我一直強調要給醫生看,就是這個原因,一定要在監控下補充才是最安全的。
最後,再嘮叨一句,營養補充品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每天的飲食。讓長輩吃得下、吃得均衡,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所以,下次幫長輩挑選前,你第一個會先看標示上的哪種成分?還是會先帶他去做個檢查?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