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 3 6 9 是什麼?認識必需脂肪酸的差異、來源與研究觀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重點一句話

Okay,今天來聊Omega 3-6-9。簡單講,這不是三兄弟平起平坐的故事,而是「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Omega-3和6的比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都以為有Omega就是好,結果吃了一堆反而讓身體發炎,這點很重要。

多數人沒搞懂的關鍵 [比例失衡]

我看了一堆資料,發現大家都會介紹3、6、9是什麼,但很少有人把最重要的「比例」問題拉出來講清楚。現代人的飲食,問題根本不是缺「油」,而是Omega-6吃太多,Omega-3又吃太少。 這個比例一失衡,大概從理想的1:1,跑到現在可能是15:1甚至20:1,身體就等於長期在一個「促發炎」的環境裡。 這才是所有問題的核心。光是單純補充3-6-9的綜合油,如果沒搞懂自己缺什麼、什麼又太多,根本是白搭,甚至可能更糟。

還有一個迷思,就是關於Omega-9。很多產品把它跟3和6包在一起賣,但其實Omega-9我們人體可以自己合成,它不是「必需」脂肪酸。 所以,除非你飲食真的很特別,不然根本不用刻意去補充Omega-9。重點應該放在「增加Omega-3、減少Omega-6」。

Omega 3-6-9 到底差在哪?

好,我知道名字很像,很容易搞混。我直接做個簡單的表格來記,這樣比較清楚。

項目 Omega-3 (α-次亞麻油酸) Omega-6 (亞麻油酸) Omega-9 (油酸)
本質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身體不能自己做,一定要從食物來。 也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跟Omega-3一樣,是必需的,得靠吃的。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非必需,身體會自己做。
主要作用 主要是「抗發炎」。大家說的護心、護腦、顧眼睛,很多都跟它有關。 它有點像雙面刃。適量是好的,可以啟動免疫反應、幫助凝血。 但一多就變成「促發炎」的豬隊友。 主要是抗氧化,對心血管也不錯,可以當作輔助角色。
現代飲食問題 嚴重不足。現代飲食裡太少了。 嚴重過量!幾乎所有加工食品、外食用的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裡都是滿滿的Omega-6。 通常不缺。除非你都不吃油,不然體內自己會做,橄欖油裡也很多。
目標 增加攝取 減少攝取 適量攝取,不用特別補
Omega-3 脂肪酸的常見食物來源
Omega-3 脂肪酸的常見食物來源

怎麼調整?從食物下手

知道了比例問題,接下來就是怎麼做了。說穿了就是調整吃的東西。

## 增加 Omega-3 攝取

這部分是重點。主要來源就是深海魚跟一些植物種子。

  • EPA/DHA (動物性): 這個最直接,身體最好利用。主要在深海肥魚裡。 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一週至少吃兩份魚 (一份大概是3盎司,差不多一個手掌大)。 像是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都很多。
  • ALA (植物性): 這是植物來源的Omega-3,身體可以把它轉換成EPA跟DHA,但轉換率...老實說,很差。 所以不能完全依賴這個。不過還是很好的來源,像是亞麻籽 (要磨碎)、奇亞籽、核桃裡面都有。

這邊要特別提一下國際建議的差異。美國心臟協會對已經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建議每天攝取約1克的EPA+DHA,甚至對三酸甘油酯高的人會建議到4克,但這得在醫生指導下。 而台灣的衛福部食藥署對於魚油「健康食品」的規格,是規定每日攝取量中的Omega-3脂肪酸要在1克以上,但不超過2克。 這告訴我們,一般保養跟針對特定問題的劑量是不同的,不能自己亂吃。

常見的 Omega-6 來源,這些在現代飲食中容易過量
常見的 Omega-6 來源,這些在現代飲食中容易過量

## 減少 Omega-6 攝取

這一步比增加Omega-3還重要,因為你水龍頭沒關,地板拖再乾也沒用。要減少很簡單,就是避開一些「地雷油」。

  • 加工食品: 零食、餅乾、泡麵、各式醬料...幾乎無所不在。盡量吃原型食物就對了。
  • 外食的油: 大部分的餐廳為了成本,用的都是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這類Omega-6含量爆表的油。這很難完全避免,但可以自己多開伙,或選一些像橄欖油、苦茶油(Omega-9為主,相對穩定)來烹調的餐廳。

台灣國健署也有提醒,家庭用油要多選植物油沒錯,但要避免高溫烹調,並注意飽和脂肪的問題,像是豬油就要少用。 雖然他們沒有特別強調Omega-3和6的比例,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減少不好的油,多樣化攝取。

一個理想的飲食平衡示意圖,抗發炎與促發炎的蹺蹺板
一個理想的飲食平衡示意圖,抗發炎與促發炎的蹺蹺板

常見錯誤與修正

整理幾個很多人容易踩的坑。

  • 錯誤1:買「Omega-3-6-9」的綜合補充品。
    修正:你缺的是3,不是6跟9。 買這種產品等於花錢買了一堆你根本不需要甚至已經過量的東西。除非醫生特別建議,不然直接買純度高的魚油或藻油(Omega-3來源)就好。
  • 錯誤2:只吃素食來源的ALA (亞麻籽油),覺得就夠了。
    修正:前面說了,ALA轉成EPA/DHA的效率非常低。 如果你是素食者,除了亞麻籽、核桃,可以考慮直接補充「藻油」,它是直接提供DHA的植物來源,效率高很多。
  • 錯誤3:覺得Omega-3吃越多越好。
    修正:任何東西過量都不好。吃太多Omega-3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 如果你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準備要手術,一定要先跟醫生討論。遵守產品建議劑量,或參考官方建議,一天1-2克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很夠了。

說到底,Omega脂肪酸的管理,不是一個簡單的「補充」問題,它更像是一個「重新平衡」的飲食策略。減少壞的,增加好的,身體自然會找到它的平衡點。下次看到標榜「3-6-9黃金比例」的產品,先想想自己的飲食,是不是真的需要「6」跟「9」了。

對了,最後想問問大家,你平常補充Omega-3是靠吃魚,還是吃保健品呢?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9-28 Reply
    欸不是啊,這份資料看起來有點太理想化了吧?能不能提供更多真實的使用者體驗?我想知道普通人服用後的實際效果,有沒有甚麼副作用或是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2. profile
    Guest 2025-08-27 Reply
    聽起來好像又是一堆理論吧?這種補充品指南我看過不少,每次都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效果真的有那麼神奇嗎?不禁懷疑這又是另一套行銷說詞...
  3. profile
    Guest 2025-05-22 Reply
    哇靠,這篇文章看起來又是一堆華麗的包裝!Omega補充品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我覺得不外乎就是另一種行銷噱頭啦,誰知道真的有用沒?吃再多保健品,不如好好運動、均衡飲食啦!
  4. profile
    Guest 2025-04-25 Reply
    作為大學生,我覺得補充Omega 3 6 9真的很重要!特別是我們這種忙碌的生活,營養跟不上。看到你的分享後,我對選擇和使用這些補充品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