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時鐘調整生活節奏:同步早晨光照與進食時間如何影響能量表現與情緒變化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透過生理時鐘同步改善能量與情緒的實用方法

  1. 起床後30分鐘內直接走到戶外曬太陽,不用刻意運動,就站著或慢慢走10-15分鐘就好

    早晨光照能重設生理時鐘、提升血清素分泌,通常3-5天就會感覺白天更有精神(觀察是否比之前少打哈欠或需要咖啡因)

  2. 把三餐時間固定下來,特別是早餐要在起床後2小時內吃完,就算不餓也吃點輕食

    規律進食能同步內臟時鐘跟大腦時鐘,穩定血糖波動…大概一週後你會發現餓的時間變得很準時(記錄連續7天的飢餓感出現時間)

  3. 睡前2-3小時開始調暗家裡燈光,手機螢幕亮度也調到最低,或直接戴藍光眼鏡

    避免藍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讓身體自然想睡。多數人在執行後第4-6天就能感受入睡速度變快(比較調整前後躺下到睡著的時間)

  4. 連續記錄10天的起床時間、精神狀態跟情緒評分(1-10分),不用很複雜,手機備忘錄就行

    數據能幫你找出最適合的作息模式,也比較容易堅持下去。通常第7-10天會看到明顯的能量穩定趨勢(精神狀態評分連續3天≥7分表示適應良好)

發現生理時鐘與日常作息的差距如何影響健康

先說個結論好了,嗯,人其實都在時鐘的節奏裡打轉,但身體自己有另外一種步調喔。牆上的那個滴答聲,老實講,每分每秒都很固定,根本不理會我們今天狀態如何。反正它只管指針繞圈圈,我們就照著跑,不過欸你看窗外,有時候藍色天空一下子就染上金光,這感覺超特別。好像城市整個開始呼吸,一群麻雀就突然噴出去,場面還滿震撼的。

再想想,其實,為什麼大家要一直乖乖照表操課?起床不是因為真的醒來,而是鬧鐘逼你起來嘛。有時候肚子明明沒怎麼餓,可是時間到還是去吃飯。晚上也一樣,有可能根本沒什麼睏,但就是習慣性倒下去休息,這樣合理嗎?

其實啊,在這些冷冰冰的時間框架之外,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顆自己的小時鐘啦。它平常安靜得很,但如果肯停下來,多留意一下,也許能聽見吧。我後來想想決定試十天看看,就不刻意盯著那些既定規律,只觀察外面的光線變化、問自己餓了沒或是真的累了沒有,就單純按照身體的感覺行動而已。

思考為什麼長期失調讓你覺得總像時差困擾

欸,這真的有點讓我吃驚欸。新陳代謝似乎不知不覺就變得比較規律,精力方面嘛,也維持在某種比較平和的狀態。奇怪的是,以前總覺得外面的世界一直故意和自己唱反調,但最近又好像有點變了,那種莫名的協調感開始冒出頭來。

其實會想嘗試看看,也是因為那時遇到了一個病人啦。她常跟我講,她總像身體住在一個地方,靈魂卻還卡在另一個時區裡。整天眼睛都快睜不開,動也懶、心情一直拉不起來這樣。說起來奇怪,她明明每天睡很久,結果精神卻還是兜不起來。

還有,她每次清醒的時候,不是在自然光底下,而是在辦公室那種冷白色燈管下面。然後晚餐也習慣拖到超晚才吃。更別提大半夜還是盯著手機啊電腦螢幕,不知不覺就被那些閃爍的數字牽著走。我聽完後,其實默默開始自我檢查 - 對,有些天真的是鬧鐘響才把我硬扯下床,而不是那種被太陽慢慢叫醒的溫柔。

有沒有覺得,每次回過神才發現:「欸,我怎麼又在半夜十二點後,一封又一封信亂回,手滑手機停不下來?」明明身體已經累到哀號了,可腦袋就是沒停。不過這類事情其實科學家很早就在說,就是「晝夜節律」吧,大概意思就是每個細胞內都有自己的24小時小宇宙,在那裡咕嚕咕嚕地運轉著啦。

思考為什麼長期失調讓你覺得總像時差困擾

開始嘗試依照身體時鐘規律調整生活節奏

說到2017年那個諾貝爾生理學獎啦,欸,那真的是為「時鐘基因」相關研究量身訂做頒給人家的!他們很猛欸,就是研究那些決定你睡多久、吃得下飯還是感覺崩潰的基因們,到底怎麼搞事情。完全不鳥這套規則,等於硬闖紅燈吧;可是如果肯聽話,整個狀態就超順像水流一樣 - 喔對,「順著身體走」真的很美的一種想像。突然就,很想來個小反抗測試什麼叫自己主導生活節奏,我...好像下定決心衝一次。

再來就是那個規則,我跟你講我其實設定得爆細,不誇張。基本上,早上起床唯一靠陽光,不碰鬧鐘!能不能撐過去不知道、但是至少不會有人吵醒。我想,你可曾經莫名就睜開眼,是不是一種技能?喔然後,每次醒過來第一小時,一定衝去戶外曬太陽──有據可查,他們都說這能重置大腦隱形時鐘嘛!正式一點管它reset啥都可以,其實根本意義差不多。

另外吃飯這件事哈,我直接嚴格執行。怎樣呢?全部用最豪邁的份量放在白天先解決!晚上的那餐嘛,就輕描淡寫混過去,有點像把生活切成三明治,每天先暴風吸入開始,再慢慢收尾。然後很帥氣的是太陽一下山所有螢幕即刻斷訊喔!手機平板電視全丟旁邊…其實有點痛苦,但啊 - 真心感受到活在自己的tempo裡面。莫名間突然覺得自己變成認命動物,好笑又有戰鬥魂!

執行無鬧鐘、早光照、白天進食等身體對齊步驟

嗯……睡眠這件事喔,說真的不是說你想睡就馬上可以睡著啦,感覺就是要順著身體自己的步調。那種累到骨頭都懶得動的時候,其實我會直接躺下,根本管不了旁邊發生什麼。呃,我自己做這個實驗啊,也沒有特別跑去什麼寺廟還是安靜的地方啦,就是每天過日子,一邊在醫院裡看病人、一邊回家跟家人吃飯,有時候外面很吵,事情又一堆,那個壓力好像一直沒停過。挑戰就是這樣丟在眼前吧,看我的身體能不能在忙亂和醫院交錯裡,把作息真的調回來,而不是只能幻想去深山才有用。

欸,如果你也好奇要怎麼重設你的生理時鐘,其實我自己整理了一套做法,就是分成幾步驟,全包在我的新產品Wellness Toolkit裡面啦,那個有兩本電子書、十六支影片,還多附一份檢查清單PDF。反正大致上,它就是把那些科學方法變得很簡單,每天都能用,不管你的生活節奏多混亂,都可以拿來試試看。

唉,一開始嘛老實說完全沒什麼感覺。我記得每天早上天剛亮被鬧鐘吵醒,那種迷迷糊糊超煩,就連窗外鳥叫都讓人火大欸。不過,大概到了第三天?突然之間,好像不用鬧鐘也會自己醒了,而且第一時間腦袋浮現的竟然是“想出去曬太陽”,那種被晨光包住的舒服感……真的滿怪但還滿意外的。

執行無鬧鐘、早光照、白天進食等身體對齊步驟

記錄前幾天適應期及逐漸感受到能量變化的過程

吃飯的時候,嗯……其實有差,提早一點吃好像比較輕鬆。不是很重的那種飽,身體就安靜下來啦。晚上到點,肚子也沒有很餓,大概身體本來就自己會調整吧。天黑,好像根本不用再硬撐能量,就放著過去也行。

第六天,精力感覺沒什麼起伏,比之前午餐後突然超累還想睡,好很多。頭腦白天清楚多了喔,下午會議不太昏,不用拼命撐住注意力欸。有種……專注度不一樣,但說不上原因。到了晚上倒頭就睡,不用搞那些催眠的東西,就是順順地結束一天了吧。

觀察能量、情緒和生理指標在自律中的新改變

_Cell Metabolism_ 那篇,其實重點蠻清楚的:只要你把吃飯時間集中在白天,對代謝就是有好處。不論攝取多少卡路里,都一樣會看到效果喔,還真的是直接這樣講,資料來源就那本 _Cell Metabolism_。沒在唬爛,真的有研究。有補充,《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也說過啦,如果晝夜節律搞亂,肥胖、糖尿病、癌症風險都有可能增加,他們文章裡明白提到。

其實啊,很多人以為生理時鐘只是負責調整睡意,但不只這樣啦。像新陳代謝、消化系統、荷爾蒙、免疫功能,其實全部都受影響。早餐時段血糖跟胰島素表現會比較穩,那時候身體用熱量的效率最高,比較容易被利用掉,不會積成脂肪。可是一到晚上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身體敏感度滑落,如果晚餐習慣很晚才吃 - 唉 - 你的血糖常常拉高,很難消耗掉那堆能量,胰臟壓力也真的變大。

嗯,有些身體指標的小變化超神奇。我自己血壓突然就平穩起來了喔,體重也小幅往下移動,而且情緒波動沒之前那麼誇張。雖然不是什麼翻天覆地的大變革,不過就是可以隱約感受到,好像哪個小齒輪突然對準,有種默默順暢的安心感吧。

觀察能量、情緒和生理指標在自律中的新改變

認識身體時鐘如何調控代謝、消化與免疫系統運作

欸,其實身體細胞真的有像時鐘一樣的節奏喔。大部分人都不太管,結果亂掉。腸道菌呢,也有自己的步調,像休息的時候有益菌會活躍一點,但熬夜或是宵夜就很容易把這些小傢伙搞煩啦。

日夜顛倒的那種夜班族啊,他們遇到的不只是壓力多而已。身體時鐘跟外面的太陽完全對不上,所以代謝相關疾病也變多,說實話這狀況還蠻麻煩的。維持生理節律只能算健康一角啦,我旗艦Wellness Ebook寫超多面向,包括飲食、運動、修復、社交這幾個關鍵,其實給的是比較全面那種路線。

其實不用硬逼自己馬上大翻轉全部生活喔,順著你的身體作息,小改變也OK吧。像早上起來那一小時,有機會去曬點太陽就不錯,這真的簡單有效,你現在也可以隨手試看看啦。

簡單行動:利用早晨陽光與三餐時間同步生理節奏

欸,像早上啊,你如果只是出去曬個十分鐘的太陽,基本上就能讓生理時鐘開始走正常了呢。嗯…說真的,很普通的小步驟嘛,不過就是有用,我也覺得滿神奇的。有的人都以為沒差,其實是蠻關鍵喔!早餐、午餐你放心吃豐盛點都沒問題,但晚餐記得儘量簡單點。然後,把三餐往前排一些試看看,你應該會感受到身體可能更輕鬆、更舒服吧?

睡覺還有起床時間這塊 - 不管是不是週末,都最好保持規律。我知道週末很多人愛賴床啦,我也是會,不過說句實話,那個生理時鐘比我們想像中固執。只要一亂掉,真的隔天狀態馬上下滑(精神爆爛)。所以,你應該還是會慢慢習慣提早起來。另外我發現,晚上一遇到燈太亮,我幾乎沒辦法想睡,更別說手機螢幕那藍光,根本醒腦工具。所以黃昏以後可以考慮調暗一點家裡的燈源,而到了快睡前大約半小時,就盡量不要再玩手機了喔,也好讓心情隨著夜晚安靜下來慢慢休息。

再來,大概就是你最後發現自己不用一直看時間、不被APP追著跑啦 - 餓了自然去吃飯,累了其實就會有睏意。欸,那些功能提醒啊,一瞬間關掉,好像反而日子比較順呢。有些人未必察覺每一個變動有多明顯,可是真的把小小步驟累積下來,大概能讓新陳代謝什麼都更正常,而且情緒搞不好也受益。不確定啦,有的人甚至認為整體健康年限都有影響呢!

對對,如果有人在問快速又好啟動的方法 - 之前做的那組Micro-Habits Bundle,目前還在特價$14啦~其實它設計很直觀,就是生活微調的小工具包,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喔!

簡單行動:利用早晨陽光與三餐時間同步生理節奏

選擇合適微習慣工具,強化內外作息協同優勢

1. 其實,十天結束以後,完全不想再回到過去那種行程塞得超滿的日子。嗯,真的差很多,但不是會突然變年輕或身材變好啦,也沒有什麼神奇大改變,就是突然覺得整個人比較「順」一點。吃飯也自然多了,感覺它就只是一天當中一個平常的小流程,而不是被很多工作壓在中間。也沒再特別硬逼自己擠時間來吃。

2. 講睡覺,好像有點明顯哦,以前一直跟自己討價還價,「等下再睡」、「撐一下」那種老梗不斷出現,睡意來了還硬拖。但現在反而比較簡單,自然會累就自動進入休息狀態,不太糾結,不太有什麼莫名壓力。

3. 能量這部分…之前總是一下很有勁、一下瞬間放空,有點像在坐雲霄飛車吧。有時候還撐到最後又直接熄火。但最近這幾天能量就像潮水慢慢地往前推,人也比較平穩,不是衝刺式爆發,也沒有那種突然掉下來的低潮,就是緩緩過渡、應該這樣形容。

4. 欸,偶爾我會想起我的病人。有些人生活總和自己的節奏對不上,不只是生病的關係,可能就是因為平常的步調和身體內「舊時鐘」不同步吧。結果反而更不舒服。其實,如果大家能夠慢慢學習信任自己的本能節奏,有時健康根本不是靠增加什麼新東西,而是在減掉那些強加給自己的負擔,比方卡住的小細節、一些搞不清楚來源的焦慮什麼的。

回顧10天後的轉變,思考如何將這份流暢延續下去

天啊,維吉尼亞·伍爾芙這句話我看到快炸裂了!「只有當現實流暢得像一條深河的滑面,過去才會回來。」超哲學!欸,我重複念超多次,一開始還有點問號,結果突然理解到 - 那種時間瞬間倒流、內心瞬間通透的狀態啊!

說到最近那十天!嗯,那感覺就像 - 我不小心滑到很安靜很穩的一片水面。有沒有激烈變化?沒有。可是咧,就是一股默默很強大的推力,讓自己不用硬ㄍㄧㄥ著!整個人像是漂起來(呃…是物理上還是心理上?)反正爽就對了啦,不需要逼死自己去「扛」,舒服很多!

對齁,如果你此刻也是那種「哇被打醒」狀態 - 瘋狂推薦一定要看看我的那些科學相關的筆記跟資源!真的琳瑯滿目哈哈,微習慣、小步驟、然後再直接開大絕聊癌症預防全部都有。「All My Ebooks & Toolkits」裡面全部擺好了啦,你想什麼都自己點進去隨便看~

欸差點忘記介紹Michael Hunter, MD。他超酷,是放射腫瘤科醫師沒錯,但其實同時又身兼作家(有夠斜槓)。一直在研究健康長壽、韌性科學,各種小故事、大理論全包辦。他超認真想把這些心得跟發現,一篇篇分享給大家一起看!(真的可以去追一下他的新內容噢~)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