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針灸與藥物併用現況:中西醫整合治療的研究觀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

嗯…今天想來聊聊蕁麻疹。就是那個,吃西藥好像會好,但一停藥,可能又會發作的東西。很多人,特別是變成慢性的,大概都很困擾。 我自己最近在看一些資料,發現中西醫整合治療,好像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簡單講,就是抗組織胺繼續用,但同時搭配針灸。

為什麼這樣說呢?嗯…有一些研究,雖然還不算非常、非常強力的證據,但初步看起來,針灸輔助藥物,可能對改善症狀,甚至是降低復發率,是有一些幫助的。 當然,這不是說針灸可以取代西藥,比較像是一種…嗯,協同作戰的概念。 等一下我會再細講我看到的這些資料。

中西醫整合治療,到底在吵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蠻核心的。西醫看蕁麻疹,很直接,就是身體裡的「肥大細胞」太激動,釋放了太多「組織胺」,所以皮膚才會又紅又腫又癢。 所以,治療上就是用「抗組織胺」藥物去踩煞車。 這個方法很有效,特別是急性期,能很快壓下症狀。

但中醫的看法就不太一樣。他們會說,這跟「風、濕、熱」這些東西有關,是體質失衡了。 聽起來很玄,但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身體內部環境亂掉了,免疫系統才會過度反應。所以中醫治療,不管是開中藥還是針灸,目標都是…嗯,把這個內在環境調回來。 像是有些研究會提到,針灸可以調節一些免疫指標,例如IgE。 這就有趣了,因為西醫也知道IgE跟過敏反應有關。 所以,兩邊雖然講的話不一樣,但好像在處理同一個系統的問題。

概念示意:針灸與藥物如何共同調節免疫反應
概念示意:針灸與藥物如何共同調節免疫反應

針灸合併藥物,真的有比較好嗎?

這就是重點了。我看到一些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的研究,這是蠻高等級的科學證據。例如2023年有一篇發表在《Frontiers》期刊的統合分析,他們整理了22個隨機對照試驗,總共一千八百多個病人。 結果發現,針灸不只在改善症狀、生活品質上比單用西藥(這邊指的是loratadine這類抗組織胺)好,甚至在降低復發率方面,也看到了正面的效果。

具體來說,針灸組的復發率比對照組低。 另一篇比較早,發表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研究也提到,針灸作為藥物的輔助療法,可能是有益的。 不過,這篇研究也…很誠實地說,他們納入的試驗品質普遍不高,存在偏誤的風險,所以證據等級算「低」。 這點很重要,我們不能把話說得太滿。

在台灣本地,也有類似的臨床觀察。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醫生就分享過案例,患者初期是中藥配合西藥一起治療,症狀穩定後,再慢慢減少西藥。 雖然這篇是講中藥,不是針灸,但那個「中西整合,逐步減藥」的思路,其實是相通的。

如果想試試看,該怎麼做?

嗯…我想,最重要的第一步,一定是跟你的醫生討論。不管是皮膚科醫師還是中醫師。絕對不是自己跑去隨便找個地方扎針。 現在很多主流的看法都認為,中西醫合作治療是比較理想的模式。

整個流程大概會是這樣:

  • 第一步:西醫確診。你得先確定你真的是蕁麻疹,而不是其他皮膚病。 皮膚科醫師會做診斷,然後開立一線治療藥物,通常是第二代抗組織胺。
  • 第二步:諮詢中醫師。帶著西醫的診斷,去找合格的中醫師。你可以告訴他,你正在服用什麼藥,然後詢問是否適合搭配針灸或中藥治療。 中醫師會做「辨證論治」,判斷你的體質,然後決定治療方案。 常用的穴位可能包括曲池、血海、足三里等等。
  • 第三步:協同治療。初期通常是藥物和針灸一起進行。 目標是先求症狀穩定。不要自己隨便停掉抗組織胺,那樣很容易反彈。
  • 第四步:動態調整。當病情穩定下來,可以跟你的西醫師和中醫師討論,是不是能「逐步」減少藥物劑量。 這個過程可能會花上好幾個月。
治療情境:針灸通常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下進行
治療情境:針灸通常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下進行

中西併用、單用西藥、只靠針灸的比較

為了方便理解,我整理了一下。但這只是…嗯,一個大概的印象,不是絕對的標準,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

治療方式 優點 缺點 適合的情境
只用西藥 (抗組織胺) 嗯…見效快,能迅速止癢,方便。 國際治療指引的第一線選擇。 主要是控制症狀,停藥後可能復發。 少數人可能還是會覺得嗜睡或疲勞。 急性發作期,或者症狀不複雜、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者。
只用針灸/中藥 著重體質調理,目標是降低復發。 副作用相對較少。 有些研究顯示長期效果不錯。 見效可能比較慢,需要耐心。治療過程比較…嗯,費時費工。而且需要找對醫生。 對西藥反應不佳,或想從根本調整體質,且能接受較長治療時間的慢性患者。
中西醫整合治療 算是截長補短吧。西藥快速控制急性症狀,中醫調理體質,希望能降低遠期復發率。 花費可能比較高,而且需要醫師之間有好的溝通,不然會很亂。病人自己也要花更多心力。 反覆發作、西藥一停就犯、或是希望能更全面處理問題的慢性蕁麻疹患者。

需要注意的限制與風險

講了這麼多好處,但…嗯,還是要說一下限制。首先,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關於針灸療效的研究,證據品質還不夠強。 很多研究都來自中國,樣本可能不夠多元,這也是一個小問題。 所以,科學上還需要更多、更高品質的研究來證實。

再來,針灸本身虽然很安全,但也不是完全沒風險。 最常見的可能是治療後有點倦怠感、想睡,或是局部瘀青。 這些通常很快會消失。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合格的專業中醫師操作,確保衛生和技術都沒問題。

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健保。在台灣,健保給付針灸治療,主要是有明確的適應症,像是神經痛、腰痛、中風後遺症等等。 蕁麻疹這種皮膚問題,能不能走健保,可能…嗯,要看醫師的判斷和規定,不一定每次都可以。在日本,情況也類似,藥物治療是主流,針灸常被當成輔助,而且可能有嗜睡等副作用的考量。 所以,考慮這種療法時,費用也是需要評估的一環。

效果比喻:從發炎到緩解的抽象過程
效果比喻:從發炎到緩解的抽象過程

所以,我該怎麼辦?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慢性蕁麻疹的患者,而且覺得單靠西藥,生活品質還是…不太理想,那麼,考慮中西醫整合治療,是一個合理的選項。

它不是什麼神奇療法,更像是一種…更全面的管理策略。用西藥的「快」來應付急性期,用中醫的「穩」來調理長期體質。 最關鍵的,還是要跟你的醫師們好好溝通,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節奏。然後,生活作息、飲食、壓力管理,這些老生常談,也還是很重要。 畢竟,治療只是輔助,身體終究是自己的。

你有試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嗎?或是你對針灸有什麼疑慮?在下面分享你的經驗或問題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6-04 Reply
    欸不是啊,針灸真的有用嗎?我覺得還不如看西醫,能不能提供一些更科學的治療方案?想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困擾,希望有人可以給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