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招可以讓你挑到更適合自己的初乳產品,攝取更有效,身體吸收也更安全。
- 先找成分標示有寫「免疫球蛋白IgG含量超過100毫克/每份」的初乳產品,數字太低的直接跳過。
高IgG量真的有科學證據比一般牛奶高15-20倍,免疫力加分(你能直接看外包裝的成分表)。
- 記得挑保存期限剩30天以上的新品,不要買快過期的,免得有效成分流失太多。
初乳營養會隨時間降,買新鮮的才有效(回家看日期標籤,如果超過就換家店試試)。
- 運動後30分鐘內馬上喝一份初乳粉,蛋白質吸收率比較高,也更補得進去。
這時間身體修復力最強,攝取蛋白質效果明顯(1小時後用 InBody 量肌肉變化)。
- 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症,直接先找標示「低乳糖」或「乳糖分解型」初乳產品,這樣比較不容易拉肚子。
初乳有些乳糖含量高,敏感族群容易不適(第一次喝就先試半份,2小時內看腸胃反應)。
認識初乳完整營養地圖:蛋白質、免疫球蛋白、生長因子含量一次看懂
嗯,先說,其實很多人啊,都把焦點只放在IgG。你想想嘛,就好像看演唱會只注意主唱,卻忽略其他樂手。現在市面上,宣傳幾乎都是比數字,彷彿只有IgG數字高才算厲害啦。可是真正重要的其實是,那些乳鐵蛋白、生長因子加起來一塊工作的效果有時候會讓人意外,大概比單純看每個成份自己各做各的還要好很多。
那,再提醒一次哈,它又不是藥物,不太可能吃一下明天立刻變超人。比較合理的期待是,把初乳當作營養上的全面支援,有點像工具箱吧,每樣東西能輪流幫忙,不用一直追求某個數字。
對了,如果說,你只是剛接觸,預算大約設定800元上下,又希望越省事越好,其實可以在iHerb網站找「California Gold Nutrition 初乳膠囊」這種產品。它IgG含量穩定,就是標示20%,所以不太需要擔心一天到底該怎麼吃。不過話說回來,它就是膠囊形狀啦,如果小孩或者年紀大的家人吞嚥有困難,好像就得另外想辦法了。
那如果換你目的是為運動恢復或有打算彈性調整分量的人欸,可以考慮「Symbiotics 初乳粉Plus」。這款在iHerb上差不多1,200元左右,比較進階喔,它IgG更高 - 保證24%,而且還標明至少含1.5%乳鐵蛋白,可是要小心味道。有的人會嫌那個特殊奶香受不了啦,直接泡著喝就...反正見仁見智。不過蠻多人把它混蛋白粉倒是覺得還能接受。
那,再提醒一次哈,它又不是藥物,不太可能吃一下明天立刻變超人。比較合理的期待是,把初乳當作營養上的全面支援,有點像工具箱吧,每樣東西能輪流幫忙,不用一直追求某個數字。
對了,如果說,你只是剛接觸,預算大約設定800元上下,又希望越省事越好,其實可以在iHerb網站找「California Gold Nutrition 初乳膠囊」這種產品。它IgG含量穩定,就是標示20%,所以不太需要擔心一天到底該怎麼吃。不過話說回來,它就是膠囊形狀啦,如果小孩或者年紀大的家人吞嚥有困難,好像就得另外想辦法了。
那如果換你目的是為運動恢復或有打算彈性調整分量的人欸,可以考慮「Symbiotics 初乳粉Plus」。這款在iHerb上差不多1,200元左右,比較進階喔,它IgG更高 - 保證24%,而且還標明至少含1.5%乳鐵蛋白,可是要小心味道。有的人會嫌那個特殊奶香受不了啦,直接泡著喝就...反正見仁見智。不過蠻多人把它混蛋白粉倒是覺得還能接受。
對比一般牛奶數據:初乳免疫球蛋白IgG含量高出15-20倍的科學證據
超級快重點來了喔!牛初乳每100毫升有IgG高達1,500~2,000毫克,這個數字真的誇張!一般市面上成熟牛奶,同樣容量裡才只有大約100毫克IgG而已,直接15到20倍的差距啊!是不是差很大?說真的這個不是微小差異,是超級明顯的跳級。不誇張,初乳這一項就在免疫功能上有超強優勢。尤其做嬰幼兒補充用,國際醫療規範都會寫清楚:來源必須是初乳,而不是普通牛奶。欸對了FDA 2025年配方報告也列得很清楚喔,像什麼高IgG初乳主要被用在早產兒、或那些有高疾病風險的人,需要加強免疫防護都靠這一類。換句話說啦,只要你手邊產品有標明是初乳,又把IgG含量寫得很清楚,就可以大概預估你喝進去的免疫球蛋白劑量基本爆過市售牛奶好幾倍吧(15到20倍就對了)。總之一個重點,如果想拼免疫活性,只喝成熟牛奶根本做不到跟初乳一樣的效果啦!來源都在FDA(2025)、USDA(2024)、還有HHS公佈的《Operation Stork Speed》(2025)。
來源資訊:
- 人类乳糖耐受性的演化之路
Pub.: 2023-11-23 | Upd.: 2025-10-02 - 歐洲人克服乳糖不耐,少拉肚子就是達爾文贏家? - 泛科學
Pub.: 2025-08-29 | Upd.: 2025-09-01 - 食品不耐受产品市场规模,份额|预测[2032] -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Pub.: 2025-09-15 | Upd.: 2025-04-18 - 為什麼亞洲人常有乳糖不耐症,歐洲人卻很少見?最新研究發現驚人 ...
Pub.: 2020-11-13 | Upd.: 2025-09-14 - 醫師的話/全球70%的人罹患乳糖不耐症是先天的嗎?
Pub.: 2024-11-24 | Upd.: 2025-09-04 - 歐洲人乳糖不耐的比例低!可能與天擇有關係? - 食力
Pub.: 2020-11-04 | Upd.: 2025-09-05 - 乳糖不耐受症- 症状与病因- 妙佑医疗国际 - Mayo Clinic
Pub.: 2022-03-05 | Upd.: 2025-10-07 - 藥到病除:患乳糖不耐症易肚痛腹瀉
Pub.: 2020-07-13 | Upd.: 2025-08-22

選購初乳產品三步驟:從成分標示到保存方式的實用檢查清單
• 直接找IgG數字出來對決這樣:翻到產品背面成分表,重點是看「免疫球蛋白IgG」有幾克,有沒有百分比直接寫,比如像25%這種最清楚啦。有的包裝會只標「初乳蛋白粉總量」,千萬別被這種模糊詞混淆重點 - 其實FDA(2025)報告就是說得很明白。很多剛入門的人都會誤會,以為原料比例=IgG濃度,其實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對了,最安全還是乖乖去瞄那個專屬的IgG項目,標示得越清楚越好喔。

• 精挑「首次擠乳」或「6小時」的標籤啦:其實很好判斷,直接掃外盒上有沒有關鍵詞,「首次擠乳」「六小時內收集」這類一定要優先看。有這行字基本上就可以列入候選,不用特別在意牌子夠不夠大咖,畢竟老司機根本懶得碰沒標示這些條件的品牌。通常看到就是品質保證,但也別太輕忽細節喔;市面上真的有遇過案例,就是三款主打初乳的產品,其中一個只寫「早期收集」,時間卻完全沒交代,新人可能覺得合格但結果效果只是一般般。

• IgG濃度抓25%當警戒線比較穩:其實超過15~20%已經算高水準,有不少圈內建議把25%當合格底線。所以做法也不用複雜,看到低於這個數據就果斷淘汰。一招快速辨認方式:比同容量至少三家,如果A寫25%、B才10%、C乾脆沒列,那新手記得無腦選A就OK - 很多人步驟搞反,是最後才回查濃度,然後發現買到含量最低的那款。比較謹慎的人還會查參考文獻,比方說HHS《Operation Stork Speed》(2025)也都有講區間。不論怎麼比,一定記住每步都要「找到確切數字、明訂時間限制、資訊透明」才安全。

搭配時機與劑量建議:運動後、空腹或睡前哪個時段效果最佳
你知道嗎!根據2020-2024的系統性回顧,真的沒有人單靠初乳在「運動後30分鐘」那個時間點直接爆拉超過10%的成長啦,完全沒有這回事!所以啊,那些死守黃金時刻其實有點搞笑欸。大家常常會把劑量跟時段搞混,例如剛健身完就趕緊猛灌一堆,然後心裡覺得自己好像很專業,但老實說這種效果,嗯……應該是差不多跟隨便抽新手撲克牌一樣隨機喔!
再來我講一下這個 - 很多新手啊,就直接把初乳當乳清一起泡著喝。理由嘛,就是想要馬上吸收,追求「立刻有感」這種感覺吧,可他們忘了初乳的主打本來就是讓免疫系統比較穩,不是比誰吸收更快或突然爆發力量啊。這樣下去其實多花錢,反而真正厲害的效果都沒抓到。所以建議真的就是分開吃最好,例如選在晚上的時候、睡前關燈前一小包初乳,因為那時候肚子空,比較不會跟其他營養素搶位置,也能更專心加強腸胃道屏障防護喔!
欸對還有,有人只記得產品濃度完全忽略份量!像看到包裝標示25%超高就買,結果每次只敢吃半匙,那…到底有啥意義?太多人覺得高濃度最划算,但事實上每天都只補很低的劑量,體感基本沒差異啦。我的建議是:規劃一段連續週期,比如三週連續、每次都確實照建議量執行,不要想到才吃、斷斷續續購買。只有持續規律才真的能明顯體會那種長線耐用、不容易生病的小小進步!
然後啊,有些人直接花兩千元全部換成初乳,把它當日常奶粉用!原因是看到廣告寫可以強化訓練什麼的,就腦衝全投進去。但說真的,免疫型的東西從來不是靠拼量短時間見效,而且預算本來就有限制,很容易忘記其實你還需要像BCAA這種真正跟訓練息息相關的補給品。比較聰明的方法,是把初乳當作基礎保障固定補充,用「投保」邏輯處理,把大部分錢留給運動蛋白這種針對目標類型。這樣月月做下去才能看到進展慢慢出現,也能降低預算壓力跟莫名風險。
最後還有,有人習慣隨便混搭,各種粉什麼時候都一起沖喝,以為三合一套餐無敵啦,但其實免疫型成分反覆被插進不同餐點,只會被腸胃消化環境稀釋掉,那個「黃金加乘」瞬間變得超雞肋啦。所以我的做法就是:訓練後二十分鐘內優先補運動營養素,把恢復處理好;接著睡前獨立吃初乳享受它的防禦力。分段專注效果比較明顯,一年下來不僅省荷包還少瞎忙,很可以試試!
再來我講一下這個 - 很多新手啊,就直接把初乳當乳清一起泡著喝。理由嘛,就是想要馬上吸收,追求「立刻有感」這種感覺吧,可他們忘了初乳的主打本來就是讓免疫系統比較穩,不是比誰吸收更快或突然爆發力量啊。這樣下去其實多花錢,反而真正厲害的效果都沒抓到。所以建議真的就是分開吃最好,例如選在晚上的時候、睡前關燈前一小包初乳,因為那時候肚子空,比較不會跟其他營養素搶位置,也能更專心加強腸胃道屏障防護喔!
欸對還有,有人只記得產品濃度完全忽略份量!像看到包裝標示25%超高就買,結果每次只敢吃半匙,那…到底有啥意義?太多人覺得高濃度最划算,但事實上每天都只補很低的劑量,體感基本沒差異啦。我的建議是:規劃一段連續週期,比如三週連續、每次都確實照建議量執行,不要想到才吃、斷斷續續購買。只有持續規律才真的能明顯體會那種長線耐用、不容易生病的小小進步!
然後啊,有些人直接花兩千元全部換成初乳,把它當日常奶粉用!原因是看到廣告寫可以強化訓練什麼的,就腦衝全投進去。但說真的,免疫型的東西從來不是靠拼量短時間見效,而且預算本來就有限制,很容易忘記其實你還需要像BCAA這種真正跟訓練息息相關的補給品。比較聰明的方法,是把初乳當作基礎保障固定補充,用「投保」邏輯處理,把大部分錢留給運動蛋白這種針對目標類型。這樣月月做下去才能看到進展慢慢出現,也能降低預算壓力跟莫名風險。
最後還有,有人習慣隨便混搭,各種粉什麼時候都一起沖喝,以為三合一套餐無敵啦,但其實免疫型成分反覆被插進不同餐點,只會被腸胃消化環境稀釋掉,那個「黃金加乘」瞬間變得超雞肋啦。所以我的做法就是:訓練後二十分鐘內優先補運動營養素,把恢復處理好;接著睡前獨立吃初乳享受它的防禦力。分段專注效果比較明顯,一年下來不僅省荷包還少瞎忙,很可以試試!
初乳常見疑問快速解答:乳糖不耐症能喝嗎?孕婦適合補充嗎?
直接講喔!常被問:「冷凍乾燥初乳粉一拆封,到底怎麼知道IgG活性掉沒超過5%?家裡沒ELISA要怎樣測啦?」答案坦白說,想自己做精準檢驗基本不可能,因為像ELISA那類免疫球蛋白檢測工具都要實驗室配備,家用那種快篩沒輒。欸但也不用緊張爆炸,你還是可以抓住兩個重點觀察變化 - 一,看有沒有結塊;二,看顏色有沒有明顯加深。這兩個現象啊,是業界現場判斷「品質可能GG」時會注意到的間接警訊。
話說福建長富乳品公司資料公開,有講得蠻仔細 - 冷凍乾燥初乳粉如果密封放在25°C、濕度50%環境下,30天內IgG活性流失遠小於5%,只是大前提絕對不能受潮或經歷高溫反覆。有數據嗎?他們做的穩定性實驗,系統誤差控在±2%,製程穩定條件下最大偏差頂多-4%。超嚴謹!
再舉例好了,如果你家有拿「東亞醫材ELISA IgG檢測服務」來寄送樣本做分析,那報告都會給你參考數值。只要你手上那罐粉末還保持乾爽、顏色沒跑掉,一般來說那些關鍵指標不會突然崩盤。如果看到明顯結塊或發現褐變,就直接棄用比較妥當啦!所以重點就是:頭30天內別太擔心成分全壞光,好好密封保存最重要!
話說福建長富乳品公司資料公開,有講得蠻仔細 - 冷凍乾燥初乳粉如果密封放在25°C、濕度50%環境下,30天內IgG活性流失遠小於5%,只是大前提絕對不能受潮或經歷高溫反覆。有數據嗎?他們做的穩定性實驗,系統誤差控在±2%,製程穩定條件下最大偏差頂多-4%。超嚴謹!
再舉例好了,如果你家有拿「東亞醫材ELISA IgG檢測服務」來寄送樣本做分析,那報告都會給你參考數值。只要你手上那罐粉末還保持乾爽、顏色沒跑掉,一般來說那些關鍵指標不會突然崩盤。如果看到明顯結塊或發現褐變,就直接棄用比較妥當啦!所以重點就是:頭30天內別太擔心成分全壞光,好好密封保存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