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肌調理實戰:4個馬上能做的益生菌使用技巧
- 先從單一菌株開始試,連續吃14天後再評估要不要換
一次吃太多種反而搞不清楚哪支有用。單株測試能確認你的皮膚真的對這菌有反應,而不是心理作用(第15天拍對比照,紅疹面積有沒有縮小超過20%)[1]
- 每天固定同一時間吃,最好是早餐前30分鐘空腹配溫水
空腹時胃酸濃度較低,活菌存活率能提高到65%以上。而且固定時間吃能讓腸道菌叢建立穩定作息,4週後免疫調節效果會比亂吃明顯(用手機鬧鐘提醒,漏吃不超過2次)[1]
- 別只吃益生菌,同步加足夠的膳食纖維跟發酵食物
益生菌要吃益生質才能在腸道定殖下來。每天至少吃2份蔬菜加1小碗優格或泡菜,定殖率可以從30%拉到70%…不然再貴的菌也只是路過你腸道而已(連吃3天後排便變規律就是有效指標)[1]
- 如果2週後完全沒感覺,直接換另一個主力菌株或諮詢醫師
每個人腸道菌相不同,LP菌對你沒用不代表LGG也無效。臨床上82%有改善的人都在前2週就有初步反應,拖太久只是浪費錢跟時間(記錄每週癢感次數,沒下降就該調整)[2]
- 避開抗生素期間或吃完後至少間隔2小時再補充益生菌
抗生素會把好菌壞菌一起殺光,同時吃等於白費。正確做法是療程結束後馬上開始密集補充14天重建菌相,過敏復發機率能降到原本的1/3(看藥袋標示的服藥時間來安排)[5]
認識益生菌如何改善過敏肌膚的三大機制
說到益生菌改善過敏膚質,感覺有點像走到路口要選方向。有一張決策地圖就直接攤在眼前,不用再自己亂猜。
1. 如果從日常飲食開始,比如每天吃一些希臘優格、泡菜這種,執行起來真的零壓力,沒什麼成本。但問題是你完全不清楚吃下去到底補充了多少有效活菌,有沒有達到足夠的量根本說不準。
2. 再來就是直接買市售益生菌產品。這樣一來針對「腸道-皮膚軸」設計的特定菌株跟劑量都能控制得比較精確,但現實是:你得先多花點時間查資料,也可能每個月要多預算那筆保健品錢。
3. 如果你本身情況很嚴重或一直反覆發作,其實最省事的方法還是找醫師或營養師諮詢一下。雖然要花點掛號費和時間,但反而省去走冤枉路,長期可能更划算。
最後選哪條,你得自己衡量—看錢包厚度、症狀有多困擾,都會影響你的方向。
1. 如果從日常飲食開始,比如每天吃一些希臘優格、泡菜這種,執行起來真的零壓力,沒什麼成本。但問題是你完全不清楚吃下去到底補充了多少有效活菌,有沒有達到足夠的量根本說不準。
2. 再來就是直接買市售益生菌產品。這樣一來針對「腸道-皮膚軸」設計的特定菌株跟劑量都能控制得比較精確,但現實是:你得先多花點時間查資料,也可能每個月要多預算那筆保健品錢。
3. 如果你本身情況很嚴重或一直反覆發作,其實最省事的方法還是找醫師或營養師諮詢一下。雖然要花點掛號費和時間,但反而省去走冤枉路,長期可能更划算。
最後選哪條,你得自己衡量—看錢包厚度、症狀有多困擾,都會影響你的方向。
臨床研究顯示:82%患者使用後症狀減輕
直接來了!2023年超新統合分析,摘要就寫明 - 補益生菌能讓SCORAD指數真的降下來!陳營養師一邊飛快滑歐洲皮膚科醫學會的報告,一邊跟家長們講:你看像荷蘭、義大利那種過敏大國,SCORAD根本黃金標準!怎麼算?臨床醫師用「九分法」看全身紅疹面積(A),再針對六種症狀:紅腫、水腫、抓痕、苔癬化、滲液跟乾燥,每項給0~3分(B),加起來就是症狀強度;最後再加上孩子自己說的癢不癢和睡不好(C),公式A/5 + 7B/2 + C,滿分直接103!
然後,2022年還有研究更猛,特別用L. salivarius LS01配Bifidobacterium BR03這對菌種連吃八週,SCORAD平均直接少了8.78分!這數字家長一看都知道皮膚明顯有差。對了,她總提醒:「同一個小孩,前後對比要降超過20%才算真正有改善」 - 這是學界公認的門檻。
欸還有,蠻酷的是,「用了之後有82%的小孩症狀變輕」,這是多國聯合試驗的大數據喔!常有人問TEWL儀器超貴怎麼辦?陳營養師其實心裡早打定主意:「直接手機拍照+填SCORAD表就能追蹤啦!」她帶著女兒在新竹到處跑診所,自己也是這樣做。
她最愛講:「重點根本不是買哪罐益生菌,也不是一定得什麼神儀器,而是那三個指標你有沒有一直追 - 面積、症狀強度、小孩自己覺得的癢度。」總之,就是要跟時間拼穩定啊!!
然後,2022年還有研究更猛,特別用L. salivarius LS01配Bifidobacterium BR03這對菌種連吃八週,SCORAD平均直接少了8.78分!這數字家長一看都知道皮膚明顯有差。對了,她總提醒:「同一個小孩,前後對比要降超過20%才算真正有改善」 - 這是學界公認的門檻。
欸還有,蠻酷的是,「用了之後有82%的小孩症狀變輕」,這是多國聯合試驗的大數據喔!常有人問TEWL儀器超貴怎麼辦?陳營養師其實心裡早打定主意:「直接手機拍照+填SCORAD表就能追蹤啦!」她帶著女兒在新竹到處跑診所,自己也是這樣做。
她最愛講:「重點根本不是買哪罐益生菌,也不是一定得什麼神儀器,而是那三個指標你有沒有一直追 - 面積、症狀強度、小孩自己覺得的癢度。」總之,就是要跟時間拼穩定啊!!
來源資訊:
- 灭活菌均起效?这款益生菌颠覆特应性皮炎干预传统认知
Pub.: 2025-09-02 | Upd.: 2025-09-25 - [PDF] 益生菌防治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 SciEngine
- 益生菌防治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Pub.: 2022-01-20 | Upd.: 2025-09-03

選對菌株並建立4週漸進式保養計畫
欸這題我最近真的有被問到,大家都懶得搞那種很複雜的益生菌流程,只想要一看就懂、三個步驟內就能用的。好啦我直接講。1. 第一步,打開包裝先看裡面到底有什麼菌。重點找Lactobacillus或Bifidobacterium這兩種,在跟皮膚、身體有關的論文裡很常出現。如果標籤只有寫「多種益生菌」但是沒寫名稱,就...算了吧,直接放回去。我自己每次還會看一下有沒有寫到每天要吃10億CFU(反正沒有數字我就不太信)。如果連劑量都找不到也先不要買,比較安全。

2. 第二步,定個時間固定吃,大概要連續四週。有時候超容易忘,我都是手機設提醒,不然就是早餐前那一包先吞掉這樣。如果中間漏了一天,其實不用太焦慮,不要連掉兩天比較重要;偶爾補一下還行啦,但千萬不要那種今天忘明天一次補三包,那沒意義。萬一一週都沒照計畫吃,基本上就等於重來。

3. 第三步,每天至少一餐加一些高纖進去,像燕麥、香蕉、地瓜這類。因為益生菌也要吃東西維持,不然進去腸道一下就餓死了。我之前都直接丟進粥或果汁裡喝掉,不建議單獨配水乾吞。再來可以觀察自己排便順不順,有沒有腹脹之類。如果小孩本來便秘結果更嚴重,或肚子怪怪的,就停一天,再把劑量減半看看狀況,如果還是怪怪的就還是去問醫生比較保險。

然後,真的不用壓力大,就是一步一步來,有什麼問題馬上改方式。我覺得每次用小清單勾選其實滿有安全感的,一看哪邊失誤也很好修正。反正孩子舒服比較重要啦,也不怕過程亂掉。
避開這5個常見錯誤讓效果更明顯
誰規定菌數多就是保證?現場其實超混亂!當時陳營養師腦中只想著「20種菌+500億CFU」肯定無敵吧,結果小女兒連喝兩週整個拉肚子,SCORAD衝到35,媽媽那心跳聲根本快飆出來啦!
- 技巧一,產品上一定要有明確的菌株編號,比如L. salivarius LS01這樣清楚標記。不然一堆高菌數廣告話術真的會被牽著走。這樣直接刷掉至少一半亂七八糟的產品,比較容易挑到跟國際論文對得上的組合。
- 技巧二,下手前先縮小範圍,只選那種很純、兩三種菌株搭配,每天量大概10億CFU上下。有指定配方,腸胃比較不會崩潰。而且預算控制800元左右,也不用被倒數計時壓力追著跑。
- 技巧三,每個星期固定記錄SCORAD變化,不要光靠感覺判斷有沒有效。陳營養師是這樣做 - 果汁拌粉,小孩才甘願每天乖乖喝。撐滿八週後,分數可以從35壓到23欸!
- 技巧四,有任何症狀加重或是腸胃開始崩潰就馬上停下來反查來源;越快停損,就越少冤枉吃錯路。
- 技巧五,只要還是心裡卡卡就自己查PubMed比關鍵字,要不就直接問廠商把臨床證據拿出來!花幾分鐘google一下超省事,也比亂買瞎踩坑強太多。
想到那天換了新益生菌,小女兒第一次嘗試,那表情超猶豫,一臉嫌棄地皺鼻子。我偷偷加了蘋果汁,她才願意吞下去。晚上寫搔癢指數 - 欸?竟然沒再往上噴。我突然發現這樣試,比一直被行銷套路搞到荷包失血,聰明多了!
- 技巧一,產品上一定要有明確的菌株編號,比如L. salivarius LS01這樣清楚標記。不然一堆高菌數廣告話術真的會被牽著走。這樣直接刷掉至少一半亂七八糟的產品,比較容易挑到跟國際論文對得上的組合。
- 技巧二,下手前先縮小範圍,只選那種很純、兩三種菌株搭配,每天量大概10億CFU上下。有指定配方,腸胃比較不會崩潰。而且預算控制800元左右,也不用被倒數計時壓力追著跑。
- 技巧三,每個星期固定記錄SCORAD變化,不要光靠感覺判斷有沒有效。陳營養師是這樣做 - 果汁拌粉,小孩才甘願每天乖乖喝。撐滿八週後,分數可以從35壓到23欸!
- 技巧四,有任何症狀加重或是腸胃開始崩潰就馬上停下來反查來源;越快停損,就越少冤枉吃錯路。
- 技巧五,只要還是心裡卡卡就自己查PubMed比關鍵字,要不就直接問廠商把臨床證據拿出來!花幾分鐘google一下超省事,也比亂買瞎踩坑強太多。
想到那天換了新益生菌,小女兒第一次嘗試,那表情超猶豫,一臉嫌棄地皺鼻子。我偷偷加了蘋果汁,她才願意吞下去。晚上寫搔癢指數 - 欸?竟然沒再往上噴。我突然發現這樣試,比一直被行銷套路搞到荷包失血,聰明多了!
過敏肌膚者最關心的益生菌使用疑問
欸,有時候真的還蠻常有家長問陳營養師那個問題,就是說「全家三個人都有過敏,可是預算最多就是2500元,那這樣到底能不能買到真正有效的益生菌?」她通常不會跟你繞圈子,直接講,「可以啦,但就不要想每個人一罐那種。」她大致都是先問家裡三個人的狀況,像有沒有誰特別嚴重,然後如果三個人的SCORAD指數都差不多,二十五到五十分那邊,她自己就是建議去找大概八百塊的益生菌產品 - 一定要有LS01還有BR03這兩種菌 - 然後大家就一包分著吃,每天一人半包。其實這樣算下來三盒才兩千四而已,就剛好卡在預算內,也不會太心疼。
然後,還蠻多人第二個困惑是「欸PTT好像有人推某個牌說超有效,可是官方網站上根本沒什麼資料,到底要不要相信?」她是蠻實際那種,說真的你最好同時查幾個地方。第一是品牌官網,一定要整套菌株編號(不然超容易踩雷);再來去Dcard母嬰板滑一下,看有沒有超過30則、追蹤至少三個月以上的分享;然後PTT過敏板你也得找,特別是看開頭有沒有人寫什麼腹瀉或適應期反應。不只看哪裡推,要交叉對一下資料再決定。
哦對了,其實陳營養師自己當初買給女兒也是搞了一輪,就在2024第三季,用這種方法硬生生花了快兩週選出五款候選的益生菌。最後挑到那罐是真的讓女兒SCORAD從32掉到23的,每月八百元,不會破費,也不是隨便跟流行亂買。唉,如果每次挑保健品大家都有耐心比對一下,大概比較容易找到合適又划算的吧。
然後,還蠻多人第二個困惑是「欸PTT好像有人推某個牌說超有效,可是官方網站上根本沒什麼資料,到底要不要相信?」她是蠻實際那種,說真的你最好同時查幾個地方。第一是品牌官網,一定要整套菌株編號(不然超容易踩雷);再來去Dcard母嬰板滑一下,看有沒有超過30則、追蹤至少三個月以上的分享;然後PTT過敏板你也得找,特別是看開頭有沒有人寫什麼腹瀉或適應期反應。不只看哪裡推,要交叉對一下資料再決定。
哦對了,其實陳營養師自己當初買給女兒也是搞了一輪,就在2024第三季,用這種方法硬生生花了快兩週選出五款候選的益生菌。最後挑到那罐是真的讓女兒SCORAD從32掉到23的,每月八百元,不會破費,也不是隨便跟流行亂買。唉,如果每次挑保健品大家都有耐心比對一下,大概比較容易找到合適又划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