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很多人在聊補鐵的事
嗯...不知道怎麼開頭。最近好像很多人在問補鐵的事情,可能是因為常常覺得累吧?或是健康檢查報告上有紅字之類的。我自己是覺得,常常頭暈、氣色差,都會想說是不是要補個鐵。🤔
但市面上的東西真的太多了,看得頭很痛。老實說,我自己也踩過一些坑。 所以想說,來整理一下自己知道的,跟查到的一些東西,就當作聊天分享吧。
一句話結論
如果懶得看,一句話的結論大概是:挑哪種鐵,看你的體質跟飲食習慣,比看牌子重要。 還有,副作用可以忍受是關鍵。
為什麼我們需要鐵啊?
這個...嗯,就是很基本的東西。身體需要鐵去製造紅血球裡的血紅素,然後血紅素才能把氧氣送到全身。 沒有鐵,身體就像工廠缺原料,會沒辦法好好運作,人就會覺得疲勞、頭暈、沒力氣。 特別是女生,每個月都會流失...所以更容易缺鐵。
根據台灣衛福部的資料,15到49歲的育齡婦女,貧血的比例還不低,大概有18.6%。 所以這真的是蠻普遍的問題。
怎麼挑?先搞懂鐵的兩種臉孔:血基質鐵 vs. 非血基質鐵
好,這大概是今天最想講的重點。食物或保健品裡的鐵,主要分成兩種,搞懂這個就懂了一大半。
- 血基質鐵 (Heme Iron):你可以想像它是「葷的鐵」。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像是紅肉、豬肝、豬血鴨血這些。 它的好處是吸收率比較高,大概20-30%,而且比較不容易被其他食物影響。
- 非血基質鐵 (Non-Heme Iron):這個就是「素的鐵」。主要在植物裡,像深綠色蔬菜、豆類、堅果。 它的問題是吸收率比較低,大概只有5%左右,而且還很容易被茶、咖啡裡的單寧酸,或是高鈣食物給干擾。
所以...聽起來好像選動物性的「血基質鐵」就對了?嗯...理論上是,但現實總是有點複雜。比如說,吃素的人就沒得選,只能從植物來。 而且動物性來源吃多了,可能也會擔心脂肪或膽固醇的問題。
那保健食品裡的鐵呢?更複雜了...
保健食品裡面的鐵,大多是「非血基質鐵」,但它們會被做成各種不同的化合物形式,這就會大大影響吸收率跟副作用。這部分最讓人頭痛,我直接整理成一個表格好了,比較好懂。
| 鐵的種類 | 一些個人看法跟優缺點 | |
|---|---|---|
| 傳統鐵劑 (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 |
嗯...這個就是最傳統、最便宜的。 但是,說真的,它的腸胃副作用蠻明顯的。 很多人吃了會想吐或便秘,我自己就不太行... 雖然便宜,但如果吃了不舒服,好像也沒用。 | |
| 甘胺酸亞鐵 | 這個最近超紅。 它是用胺基酸把鐵包起來(專業術語叫螯合啦)。 好處是真的溫和很多,不太會刺激腸胃,吸收率也高很多。 當然啦,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就會比較高。不過對腸胃敏感的人來說,我自己是覺得蠻值得的。 | |
| 檸檬酸鐵、焦磷酸鐵 | 這兩種也算是相對溫和的,但它們是三價鐵,身體要多一道手續才能吸收,所以吸收率還是比不上甘胺酸亞鐵這種二價鐵。 如果其他都不能接受,可以試試看這個。 |
不同的人,需求真的不一樣
這不是 one-size-fits-all 的問題。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
- 經期量大的女生:每個月都在失血,算是缺鐵高風險族群,真的要多注意。 台灣衛福部建議成年女性一天要吃到15mg的鐵。
- 懷孕或哺乳媽媽:這個需求量超大。懷孕後期跟哺乳期,一天可能需要到45mg。 因為寶寶的鐵也要靠媽媽提供。 不過劑量問題,拜託一定要跟醫生討論,不要自己亂補。
- 吃素的朋友:因為植物性的非血基質鐵吸收率較差,美國國衛院(NIH)的資料甚至建議素食者的鐵攝取量要比一般人高快要兩倍(1.8倍)。 這點跟台灣衛福部提醒深綠色蔬菜雖然是鐵的來源,但吸收率較低的說法是一致的。 所以素食者補充時,可以特別選吸收率高的甘胺酸亞鐵,而且記得搭配維生素C一起吃。
- 運動員:特別是耐力運動員,因為流汗跟紅血球消耗比較快,對鐵的需求也比較高。
常見錯誤與修正 (我以前也犯過...)
有些小習慣真的會讓補鐵效果打對折,超虧的。🤦
- 吃飯配茶或咖啡:這大概是最常見的錯誤。茶和咖啡裡的單寧酸會跟鐵結合,讓鐵的吸收率大降50%甚至更多。 最好是隔餐喝,或至少隔開一到兩個小時。
- 跟鈣片或牛奶一起吃:鈣跟鐵會互相競爭吸收的路徑,所以一起吃的話,兩個吸收效果都會變差。 這也是為什麼建議要間隔至少兩小時。
- 覺得劑量越高越好:不是這樣的。鐵補過頭是會中毒的,可能會造成便秘、噁心,長期下來更可能傷害肝臟。 台灣的規定是,保健品的每日劑量上限是45毫克。 一定要看清楚標示。
- 吃了沒感覺就停掉:補充鐵質需要時間,血紅素不會一天就補上來。通常要連續吃幾週到幾個月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如果沒有嚴重副作用,就再給身體一點時間吧。
所以,到底該怎麼辦?
嗯...講了這麼多,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先了解自己的身體。 如果你常常覺得累,不要自己當醫生就跑去買高劑量的鐵來吃。先去醫院抽個血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缺鐵,這很重要。
如果確定要補充,可以從幾個方向思考:
- 你的腸胃敏感嗎? → 如果是,優先考慮副作用小的甘胺酸亞鐵。
- 你是素食者嗎? → 記得選植物來源的,然後一定要搭配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像芭樂、奇異果)一起吃,可以幫助吸收。
- 你有在吃其他藥物或保健品嗎? → 特別是鈣片或制酸劑,記得要錯開時間。
說到底,保健食品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啦...雖然這點我自己也常常做不到就是了。💬
互動一下吧:
你們有在吃補鐵的保健品嗎?是吃哪一種的?會不會有腸胃不舒服的狀況?在下面留言聊聊你們的經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