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焦慮找上門,我用一盤美味療癒自己

當食物成為我的抗焦慮處方,我終於懂了「吃什麼像什麼」

有時候聽到「你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這句話,說實在,以前我也沒仔細想過。直到那段時間,焦慮像黏在身上的影子,不管怎麼甩都甩不掉。腦袋裡經常轉個不停,好像有些擔心的事一直繞著你走。有些人靠打坐、有人選擇聊心理醫生,也有人運動,甚至藥物都試過。其實這些方法對某些人來講好像有點作用,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一種更深層的平衡感。

後來才慢慢發現,有沒有可能,其實飲食跟心情的關聯比我們想像中還大?以前從沒想到日常吃進肚子的那些東西,或許既能影響壞處,也藏著改善的方法。有一回偶然看到相關資訊,我就開始亂七八糟地改了飲食習慣。並不是馬上就有效果,大概拖了一陣子吧,有天醒來突然覺得,緊繃感稍微減輕了,那股莫名壓力不像之前那樣難受。

雖然生活裡的不安與焦慮還是會出現,但整體來說,比起最嚴重的時候算是緩和不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只記得當初試著調整飲食時,人確實比較容易冷靜下來。有時候也會懷疑,是不是只是配合其他方法才有用。不過至少在我的經驗裡,食物這件事開始變成支持自己的一個小幫手。如果要說具體怎麼做,大概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意識到,「吃進去」可能比想像中還值得留意吧。

原文出處: https://www.imagingcoe.org/tw/column/1408/nutrition-stress-anxiety-management

原來吃錯東西真的會讓腦袋當機—那些被我忽略的飲食警訊

有一段時間吧,我對吃東西的看法一直很單純——頂多就是為了身體健康、維持點體力,還有那個數字不至於往上飆太多。心理健康?說真的,過去我好像沒想過食物跟腦袋裡那些小劇場能扯上什麼關係。

但後來慢慢查了一些資料,也不是一下子就相信啦,只是越看越覺得,好像這個腸道跟大腦之間,有種隱約的聯繫。記得某篇文章裡提到,那些我們常聽到的神經傳導物質,比如類似血清素啊、多巴胺那種,其實和吃進肚子的東西脫不了關係。情緒起伏,甚至壓力感受,都可能被飲食影響。不過當然啦,這一切也沒有誰能保證一定會怎樣。

忽然有天在便利商店看到琳瑯滿目的零食,忍不住想,如果總是攝取那種加工食品、含糖量高又油膩的速食,是不是長期下來,不只是身體會出問題,大概連心情也會受到牽連?有些研究說這類飲食容易讓身體和大腦產生發炎反應,好像還挺合理,但聽說不同人狀況也差很多。

講到焦慮,我自己回頭想,有時候精神緊繃得莫名其妙,是不是其實跟晚餐亂吃一通也多少相關?雖然沒辦法百分之百肯定,不過現在再去檢視之前的生活習慣,好像真的不能只把吃飯當作單純補充熱量而已。

原來吃錯東西真的會讓腦袋當機—那些被我忽略的飲食警訊

咖啡因和甜食是假朋友!戒掉這些讓我焦慮爆表的食物

剛開始,其實我也沒那麼確定哪些東西會讓心情起伏變大,只是偶爾吃完某些東西,像咖啡啊、甜食什麼的,感覺好像精神會忽然很高,但沒多久又掉下來。那時候早上還蠻常喝一杯熱咖啡,喝完有點小興奮,可是後來整個人就變得緊張兮兮,有時候甚至手都在抖。糖分這件事,我以前超愛點心跟蛋糕,不知不覺就會多吃幾口,當下或許滿足,可過一陣子反而有種莫名的不安,好像血糖一下子掉下去那樣。

便利商店那些包裝零食、速食,有段時間也挺依賴的,下班太累就懶得煮嘛。結果後來發現身體越來越沉重,偶爾肚子脹氣,人也變得懶洋洋的。有些朋友說他們吃多了也會悶悶的,我自己好像也是差不多吧。

慢慢地我開始減少這類食物,也不是突然全戒,就是每次想吃時稍微忍住一下。其實最初真的不簡單,大概因為壓力大的時候特別想抓點甜頭安慰自己。不過如果一直照舊,好像狀況也很難有什麼明顯改變。有沒有用?嗯,也許要配合其他方法才比較看得出效果吧。

改造餐桌就是改造心情—我的營養升級計畫開跑了

有一陣子,我才剛把那些可能讓自己不舒服的東西慢慢排除掉,接下來開始想著要怎麼補充點對心情比較有幫助的營養。這件事其實不是馬上就很清楚,查了不少資料,偶爾也會聽到誰說某些東西吃起來好像有差,但也沒人敢保證一定有效。大致上,那些跟調節壓力、穩定情緒有關的營養素,好像分布在一些常見食材裡。有時候逛超市會忽然想到,多拿一把堅果或是找點深綠色蔬菜。

記得那段時間,不是每一天都能很規律地照表操課,大概維持了一段時間,有天發現身邊的人也開始留意我吃了什麼。雖然不見得所有食物都馬上感覺明顯,但聽說堅果類裡面某些成分對大腦還算友善,再加上一些魚肉和雞蛋,好像對舒緩壓力多少有幫助?水果偶爾多吃兩口,也有人說裡面的維生素可以影響心情。其實到底哪些比較有效,我自己體會起來沒有七八成的把握,只能算是漸漸摸索出來。

順序倒不是特別固定,有時早餐突然換成燕麥粥,有時則隨手帶個香蕉出門。網路上討論過的那些「可能提升心情」的食物,大概就是這樣反覆嘗試,慢慢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不過講真,要完全靠飲食改變心境,好像還需要搭配其他方法一起進行才比較看得到效果吧?

改造餐桌就是改造心情—我的營養升級計畫開跑了

多吃魚油腦袋不當機?Omega-3如何成為我的情緒救生圈

有時候,聽人說到 Omega-3 會對腦袋好像挺有幫助的。大概是因為這些脂肪酸據說能減緩身體裡面的發炎反應。有人分享過自己偶爾會吃點像鮭魚、鯖魚這類油脂比較多的魚,說不定一週能弄上那麼幾回吧。不過,漁市場沒開或是冰箱空空的時候,也有人會換個方式,比如灑點亞麻籽在早餐燕麥裡,有時加把核桃——感覺起來也算補充一下。關於效果嘛,好像有些研究認為這種營養素對腦部狀態多少有點影響,不過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就不好講。有朋友提過,他們覺得某段時間腦袋比較清楚,可到底是不是 Omega-3 的功勞也無法下定論。畢竟,每次想照顧自己健康時,各種飲食建議都會跳出來,有些還得看情況調整才行。

從血糖過山車到平穩人生—全穀物給我的安定感

有段時間,自己才意識到血糖高低起伏,好像會讓情緒更容易不穩定。有人說過,如果碳水來源選擇複雜一點的,例如燕麥、糙米,還有藜麥這些,其實挺適合拿來當主食。不是馬上就能感覺出差異,但後來慢慢發現,用這類全穀物替代精緻白飯,精神好像比較不會忽冷忽熱那樣。也不是每次都吃一樣,有時候一兩天忘了換回以前的東西,也沒特別大問題,只是整體來說,習慣之後還算順。

至於那些綠色蔬菜,好像也有不少人提過它們含鎂這回事。記得剛開始加進飲食裡的時候,一下子分不清菠菜和瑞士甜菜到底差在哪,不小心買錯過幾次。有陣子很流行把羽衣甘藍丟進果昔裡頭,有朋友說喝起來其實味道沒什麼特別,只是顏色看起來健康。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補充鎂都有效,但聽說對於壓力反應或神經系統可能有些幫助。我偶爾也會用這些葉菜炒蛋或者拌沙拉,份量嘛,大概就是看到手邊剩多少就用多少,不太計較精準吧。有的人甚至直接生吃,也有人覺得要燙一下比較安心,其實方式各有不同。

總的來講,把全穀類和深綠葉菜交替著放進日常餐盤裡,好像比只靠單一種類要自然許多。並沒有哪種一定最合適,每個人的感受和效果可能也都不同吧。

從血糖過山車到平穩人生—全穀物給我的安定感

綠葉菜不是兔子專利!鎂元素如何按下我的緊張暫停鍵

其實在多了解腸道和大腦之間那點微妙關聯後,才慢慢意識到照顧消化系統對於調整情緒似乎挺有一點作用。大約是那段時間吧,開始嘗試把像優格、克菲爾、韓式泡菜這類發酵食品穿插進餐點裡。有時候,也沒特別記得每天都吃,畢竟生活總會亂掉,不過久而久之好像感覺腸胃舒服些,而心情上也比較平穩——雖然也可能只是巧合,誰知道呢?

至於晚上,有幾次壓力累積到快撐不住,倒是想起有人提過喝草本茶可以放鬆。最初沒太相信,但後來試著泡了幾回洋甘菊、檸檬香蜂草還有西番蓮的茶包,漸漸地變成一種小習慣。當然,也不是每次喝完都馬上有效果,有時候只是嘴裡那股溫熱讓人安心。不過如果說這些植物飲品能帶來一點安定感,好像也不算誇張。日子久了,就變成晚上的例行動作之一,也許對減少焦躁多少有幫助?反正很難完全分清楚究竟是哪個環節起了作用,就是這樣混著來。

腸道健康等於大腦健康?益生菌帶來的意外平靜

有時候,變化來得沒那麼明顯,就是某一天突然發現,好像緊張感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焦慮還是會出現啦,不過比起之前,壓力似乎沒那麼容易一下子就讓人喘不過氣。大概從某幾天開始,那種心跳很快、胸口悶悶的狀況也減少不少。偶爾遇到麻煩事,也不像過去那樣手足無措,反倒能比較冷靜地想辦法。

說也奇怪,飲食調整後,好像腦袋變得比較清楚,專注力提升了一點點?雖然不是什麼一夜之間的大轉變,但回頭想想,大致上心情比較平穩,人也更能掌控自己的反應。有朋友問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我自己也說不太準,是哪一步最有用,只覺得這些改變加起來,有可能帶來一些正向的影響。不過,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吧,有些細節我記不清了,也許只是剛好碰上生活其他部分變順利了。總之,現在的我,好像比原本多了一點安定感。

腸道健康等於大腦健康?益生菌帶來的意外平靜

睡前來杯魔法茶飲—那些幫我關掉腦內跑馬燈的草本配方

有時候,哪怕遇上比較棘手的日子,也覺得自己好像多了那麼一點動力去面對各種難題。說真的,不能單靠飲食就能完全解決那些焦慮的狀況,不過在這段過程裡,吃進肚子的東西確實有發揮到一些作用。配合著心理諮詢、偶爾的靜心練習、還有差不多三天兩頭動一動身體——這些湊在一起,好像讓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其實,有的人可能會忽略掉:原來吃什麼、怎麼吃,也算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印象中,大概是從某一天開始,多注意了一下每餐入口後的感受,漸漸意識到選擇食物跟心情之間不是毫無關聯。有幾回隨意換了飲食內容,好像焦躁度沒那麼明顯;但也不是每一次都很明確,有時候效果說不上來,只能說大致上方向是對的。

話又說回來,也不能把全部功勞都歸給營養本身。只是當我試著留心飲食,把它當成生活裡的一部分自我照護時,才發現原來這個角度還挺值得參考——比起以前完全不在意,那種主控感確實提升了不少。所以,如果有人正在摸索調整心情的方法,或許可以考慮看看從日常餐桌做出點小變化。不保證一定有效,但有時候,就那樣嘗試一下,結果會出乎意料也說不定。

吃得對就不怕世界亂糟糟—我的食物療癒哲學

好像不少人面對焦慮或壓力時,會先想著去運動、冥想,但偶爾會忽略吃進肚子的那些東西。其實飲食這件事,有時候也扮演著不小的角色。有人可能覺得要一次全改掉習慣很困難,其實慢慢來,像是多放些原型食物、少吃點甜食,也許就夠了。身體有什麼反應,大概過一陣子就能感受到一點端倪,到時再斟酌調整。

說到這裡,不禁讓人想到生活各方面真的都牽連著彼此,怎麼吃、怎麼活動、腦袋裡想什麼,好像都在影響那個「整體」的平衡。有些朋友發現,自己情緒總是卡住,最後才驚覺原來飲食也是關鍵之一。我自己之前沒太注意過這塊,結果後來嘗試調整後,精神狀態彷彿比以前更穩定了。

當然啦,每個人的旅程都不同,也不能保證某個方法一定適合所有人。不過,如果最近常常感覺哪裡怪怪的、壓力揮之不去,不妨回頭看看餐桌上的選擇。有的人說,他們開始把重心移到食物上時,好像就找到了一點久違的安穩。如果你還在尋找答案,也許可以從這裡輕輕踏出一步。至於效果如何,大概還得自己細細體會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06-09 Reply
    欸不是啦,光靠吃東西治療焦慮根本是治標不治本!心理問題哪是這麼簡單,妳這方法頂多算是逃避吧?雖然美食確實能暫時紓壓,但長期來看還是要正面...